时间:2023-04-12 15:22:00
知识经济时代,构建与完善大学图书馆知识导航体系势在必行,其主要途径为:以人力资源建设为核心,培育高知识型馆员。构建知识导航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以知识资源导航为重点,构建“知识场”,完善知识导航的传播共享机制;以用户需求为导向,坚持读者中心,健全知识导航的服务机制。
21世纪正在经历的最深刻的社会变革是物质经济向知识经济的转变。在知识经济社会,最显著的特征就是知识、信息量呈几何级数增长,知识成为第一生产要素。建立在知识管理基础之上的知识导航作为知识经济的产物,它视知识为最重要的资源,在整个过程中力图形成知识生产、传播、交流和应用的良性机制,最大限度地调动和使用知识资源,以做到把最恰当的知识,在最恰当的时间,在最恰当的场合,传递给最恰当的人,使知识利用价值最大化。
1知识经济时代大学图书馆应实现从“知识管理”到“知识导航”的转变
知识管理就是应用知识和管理的手段实现特定的组织目的,而知识导航是指“建立在知识管理基础上,运用多种先进技术与手段,从读者的实际需要出发,设身处地的为读者着想,并以满足读者的阅读需求为根本,主动地向读者提供知识信息咨询服务的帮助与指导,以快捷有效的方法,尽量满足读者的知识、信息需求。同时,大学图书馆还可以针对不同需求,提供不同的知识、文献、信息服务。知识导航体系的构建,就是如何应用科学的方法,体现服务的宗旨,实现知识管理与服务的目标。“知识管理”不等于“知识导航”,前者静态成分居多,而后者动态成分居多。“知识导航”与“知识管理”两者既有区别,又密切相关。知识导航作为一种全新的管理服务理念,已经在国内外的一些知识型组织卓有成效地实施,但在我国大学图书馆界尚处于起步阶段。而如何利用已获取的知识以及如何实现知识再造增值等有关知识导航的问题是任何一个大学图书馆管理者所必须重视的问题,因此,组织实施知识导航并逐步构建和完善知识导航体系势在必行。只有逐步构建与完善知识导航体系,才能充分发挥大学图书馆作为“知识场”、“信息场”在知识开发、知识传播、知识组织、知识应用中的作用。
“知识导航功能的实现是21世纪图书馆工作的永恒主题,也是图书馆的立身之本。而功能实现的前提是知识导航体系的建立。知识导航是动态管理,不是静态管理。
这是知识导航最重要的特点。大学图书馆应该是一个动态的知识结合体,它不仅应根据读者的需求来收集、整理、储存信息,而且还必须根据读者不断变化的需求来调整馆藏结构和服务内容。所以,大学图书馆的知识导航体系的构建是全馆各项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是直接反映全馆工作水平的窗口。知识导航涉及对信息、人和技术的管理,其中信息是知识的源泉,人是知识生产、知识组织、知识传播、知识应用的主体,技术是知识导航的工具。因此,知识导航应以知识资源管理为重点,以人力资源建设为核心,以当代信息技术为依托。知识导航作为一种崭新的管理方式最近几年刚刚走入图书馆学者研究的视野,其理论体系尚需进一步研究与完善。大学图书馆知识导航应完成以下任务:广泛地采取知识信息进行有序化、系统化整合;追踪知识创新过程,建立知识评价机制,不断对知识信息去粗取精,建立动态有效的知识场(知识库);根据知识信息利用者的需要对知识信息进行逻辑编辑,使知识信息能够全方位被读者利用;利用最新的信息加工、传播手段使知识信息被人们共享。也就是说,目前大学图书馆知识导航有两大任务:通过组织的知识管理实现“学习型组织”目标;通过科学的知识管理实现“知识导航”目标3J。为了构建和完善大学图书馆知识导航体系,实现大学图书馆知识导航“学习型组织”和“知识导航体系构建与完善”两大目标。
2以人力资源建设为核心,培育高知识型馆员,构建知识导航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
知识经济时代里,大学图书馆面临着新的竞争环境,表现为市场的快变性、不确定性和知识更新的高速度性、不间断性。在这样的环境中,组织生存与发展的关键是保持知识的优势。因此,组织之间竞争优势的获取最终要依靠知识的载体——知识型馆员来实现。馆员是大学图书馆知识的管理者,是知识的载体。从大学图书馆的采访编目到参考咨询、文献开发和现代化的检索手段,都离不开具有一定知识、一定的开发知识能力的工作人员。知识经济对大学图书馆员提出了比以往任何时代都高的要求。但是目前大学图书馆的人才队伍已经成为其功能发挥、服务水平提升的一个严重制约,因此,大学图书馆人力资源的建设和管理刻不容缓。大学图书馆人力资源管理体系的构建与完善,关键在于以人为本,以人力资源建设管理为核心,培育高知识型馆员,完善用人制度、完善育人机制、完善评价机制、完善激励机制。首先,在用人制度上要科学设岗。大学图书馆应坚持因事设岗、职岗相符的原则,按照用户信息需求变化、大学图书馆业务重心转移、服务内容调整和未来发展趋势在编制允许范围内合理设置工作岗位,明确职责。并按条件公开、公平竞争,双向选择,满工作量上岗的原则,实行有限期聘任,建立一种新型的契约式劳动关系。变“因人设岗”为“因岗设人”,变“静态管理”为“动态管理”,变“身份管理”为“岗位管理”。其次,在育人机制上要规划培训。高知识型馆员的管理是构建知识导航体系的重点,在基于人才竞争的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进程中,大学图书馆系统如何有效地提升知识型馆员的知识存量,加强人力资源建设已经成了影响大学图书馆事业发展的当务之急。笔者认为科学知识的发展日新月异,而且大学图书馆在运营中面临各种复杂的情况,因此,尽管高知识馆员具有很扎实的理论基础,但是他们仍然需要不断监控理论的最新进展,并且不断地积累实际工作的经验和技能。高知识馆员是具有高知识存量、高学习能力和高创造热情的馆员群体,因此,他们的学习方式要有别于一般员工的刺激——反应式学习和模仿式学习,而是更多地表现为反思式的学习。正如米歇尔·福柯所言,知识分子的角色就是要通过自己专业领域的分析,一直不停地对设定为不言自明的公理提出疑问,动摇人们的心理习惯、行为方式、拆解熟悉的和被认可的事物,重新审查规则和制度。高知识馆员在反思式的学习中提高了自身的知识存量,他们的具体学习方式包括:从公共知识中学习、从实践中学习以及从讨论中学习。再次,在评价机制上要以能为本。根据劳动经济学原理,评价指标可归纳为三个方面:劳动性质、劳动强度和劳动条件。劳动性质是岗位工作所需知识、技能和学习创造能力;劳动强度是岗位劳动对象的数量、复杂程度和创造性完成工作任务的能力;劳动条件是岗位劳动所依赖的劳动工具、劳动环境和适应改造条件的能力。其中以劳动性质为主,占评价体系的50%,以下依次为劳动强度占30%,劳动条件占20%4J。由于大学图书馆岗位评价指标大部分是非量化指标,是大量工作实践的积累,由于评价的目的是要找出岗位间的异同,需要用数字统计分析对比各项工作成效和能力高低,由于劳动市场流动性和组织管理的政策导向性在管理中同样重要和必需,因此,在服务与能力相统一、工作性质与强度条件相统一、市场流动与政策导向相统一的基础上,采取分析比较与量化记分相结合的岗位评价方法就显得比较科学和符合实际。
最后,在激励机制上要注重绩效。“据调查表明,在图书馆服务所发挥的作用中,其建筑物占5%,信息资料占加%,而馆员占75%。5jI’可见,在大学图书馆服务中,馆员有着很高的地位与功能:其地位表现在,高知识型馆员是知识创新的源泉;高知识型馆员决定图书馆物理设备、正式规则与组织常规。其功能表现在,知识创新必须有高知识型馆员的参与;知识导航由高知识型馆员带领;模糊知识的传播依赖于高知识型馆员的互动;知识获取决定于高知识型馆员对知识存量的把握;高知识型馆员是图书馆组织记忆重要的知识存储器等。因此要充分发挥馆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就必须要注重绩效,构建完善激励机制。激励机制的关键在于是否有完善的“价值创造——价值评价——价值分配”的价值链评价机制,价值评价作用要发挥有效性,或者说价值评价要真正能在价值创造中发挥牵引和激发作用,必须要解决好价值分配杠杆作用的发挥,这是一个根本性的问题。现行的价值分配制度改革必须进一步深化,但改革是一场革命,是权力和利益的再分配,它会涉及到每一个人的切身利益,矛盾多、阻力大,是大学图书馆内部管理体制改革的重点和难点。因此,我们必须小心谨慎,全盘考虑,科学筹划,民主讨论,建立真正体现“按劳分配、效益优先、兼顾公平、优劳优酬”的激励机制。
3以知识资源导航为重点,构建“知识场”,完善知识导航的传播共享机制
为应对知识经济时代的挑战,大学图书馆必须对知识资源加以有效的管理,构建知识场,创造高效的工作环境。“知识就是力量”,力量不是来自储存的知识,而是来自传播流动达到共享的知识。使大学图书馆的知识动起来关键就是进行知识导航。而要管理好知识资源,构建“知识场”,关键在于馆员要有持续的学习能力。所有的馆员都应自觉地不断掌握自己还没有掌握的新知识,并且每个人掌握的知识都要能拿出来,在组织之中、团队之中进行共享、交流,并在此基础上创造新的知识。后者实际上更为重要,因为只有大家都能共享交流知识,才能使整个组织的知识快速增长。可见,知识共享对大学图书馆的发展具有重大的意义。这可实现知识“从个体拥有向组织指定群体拥有的转移,促进馆员知识更新、增加大学图书馆知识资本的总量,并丰富其知识资本的结构,从而增加服务能力。可化馆员个人优势为组织优势,从而降低图书馆对个人的依赖性,减小人才跳槽给图书馆正常工作带来的负面影响以及节约图书馆培训成本。J’’而在当前我国大学图书馆界,知识共享的意义还远未达到这种程度。为了建立大学图书馆内外信息流动和知识共享机制,目前主要是要从机制上把信息导航纳入整个组织的导航体系之中,以知识资源导航为重点,构建大学图书馆的知识场。首先是内部“知识场”的构建和完善。知识经济时代,知识的更新速度越来越快,相对的,知识的老化周期变的也越来越短。上个世纪留下来在大学图书馆工作中的我们这一代人,众多馆员目前的知识水平越来越难以满足读者越来越高的知识信息检索需求。越来越不适应用户行为模式的变化。网络环境下,用户知识活动的重点正从文献获取转变为知识发现,为了满足用户需求,馆员需要将知识内容从众多的信息对象中挖掘,根据其内在特征和价值进行鉴别、关联、重组,帮助用户识别和创造新的知识,为了给用户提供更优质的服务,需要馆员和组织的不断学习。所以,构建完善大学图书馆内部“知识场”已经被提上议事日程。其关键是加快大学图书馆数字资源建设的步伐,其重点在于内部知识的挖掘和管理。使无序的知识信息有序化,使固化的知识活化,将隐性知识显性化。可以通过内部刊物、网络、例会、学术沙龙等多种渠道,利用现代化技术将更多的特色资源和常用资源数字化,通过元数据的应用,对网络知识资源进行组织研究,建立内部知识共享体系、自上而下或自下而上的信息流动体系,以加强内部信息和知识的公用性,最终形成“知识场”,如同物理场一样有辐射力的知识场,能够辐射组织内外的知识场,使之成为大学图书馆的“大脑”,为全体馆员服务也为读者服务。其次是外部“知识场”的构建和完善。指汲取外界各种相关知识资源,增加大学图书馆的知识储备。如通过与研究机构、专家学者以及其它大学图书馆建立知识交流网等多种方式来获取新的理念、经验、知识,与机关、读者和用户以及各种合作伙伴建立广泛的信息联系和合作关系,将大学图书馆置于大的知识网络中,并借助计算机和现代通讯技术,使知识信息跨越时空传播,以此拓展大学图书馆发展空间,完善大学图书馆知识导航的传播共享机制。
4以读者需求为导向,坚持用户中心,健全知识导航的服务机制
2o世纪30年代,印度著名的大学图书馆专家阮冈纳赞提出了大学图书馆学五定律:书是为用的;每个读者有其书;每本书有其读者;节省读者的时间;大学图书馆是一个发展着的有机体。这一著名论断,就是享誉世界的图书馆学五定律,被称之为“我们职业最简明的表述。”美国著名图书馆学家兰开斯曾撰文指出:该图书馆学五定律从表面看很通俗,但实际上却很深刻,其从根本上阐明了图书馆应该为之努力的目标J。在当今“知识折旧”与“本领恐慌”的竞争年代,大学图书馆这个生长着的有机体,更需要有高素质的馆员,通过不断学习新知识,提高工作能力。馆员应做到学习工作化,工作学习化,变学习是一种“负担”为一种“自觉行动”。不断创新服务方式,满足读者发展需要,使图书馆能与时俱进,转型为“学习型图书馆”,使之成为“大学的书房,读者的乐园”。大学图书馆工作者一定要以读者(用户)为本,以读者需求为导向,探索读者服务的发展趋势,建立科学的“知识导航服务机制”。首先,要更新服务理念。理论是行动的先导,要构建和完善科学的“知识导航服务机制”,必须更新服务理念,实现以馆藏中心向用户中心的转变,被动服务向主动服务的转变,以往开架式“超市服务模式”向“导航式的服务模式”转变。其次,要讲究服务策略。坚持用户中心,要讲究服务策略,注重用户信息反馈与分析。需要深入研究用户和读者信息,建立明确有序的用户信息反馈渠道和科学、可行、系统化的测评指标,连续她收集和分析用户数据,进行质和量的多方比较研究,如读者结构、阅读倾向、各群体数量及比例、利用大学图书馆的频率和方式、对服务的需求层次和满足程度、将来可能的发展变化等,借以客观、准确地反映和评估本馆服务运行的状态和效率、指明需要改进的环节和项目,有针对性地调整服务对策。最后,要完善服务机制。大学图书馆的知识组织、传播最终目的就是为了知识的应用,知识的有效传播是知识创新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桥梁。只有通过各种知识传播媒介和渠道,特别是现代通信网络,才能加速知识由无形资产向有形资产、由潜在生产力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化,让新技术、新知识发挥最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因此。大学图书馆应不断加强文献知识资源,不断完善支撑知识导航技术设施,不断完善高效快捷的信息检索查询系统,逐步建立并完善虚拟大学图书馆。只有不断完善服务机制,把大学图书馆建成C/Wd知识网络管理服务中心,才能充分发挥其“知识导航”的作用。
免责声明以上文章内容均来源于其他网络渠道,仅供欣赏,不代表本站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仅供学习和参考。如有涉及到您的权益,请来信告知(email:qsllxy@163.com),我们核实后会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