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4-12 15:22:00
:《水资源利用与保护》给水排水工程本科生的一门专业必修课程。旨在培养学生水资源利用与保护的基础理论和设计能力。基于课程特点创新教学模式,提高学生的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和工程能力,以得到最佳教学方式。
水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最基本的物质基础,是国民经济的生命线。然而全球淡水资源有限,能够被人类利用的更是少之又少,仅占全球总水量的0.796%。我国人口基数大,人均水资源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4。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水污染不断加剧,污水处理设施建设仍然滞后,水污染防治措施还不够有力,加之管理上的问题和矛盾,加剧了我国淡水资源的短缺,阻碍了社会经济的发展。在这严峻的形势下,国家给予了高度重视,于08年成立国家环境保护总部,加速了我国水工业事业的发展。使水工业成为水的可持续利用和保护,满足经济可持续发展所需求水量水质要求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新兴工业。
因此新时期新机遇拓展了传统给水排水工程的内涵,课程设置发生了较大改变。《水资源利用与保护》课程正是在这个转变中被引入,作为部分院校给水排水工程的一门重要专业课程。2000年我们引入该课程,作为给水排水工程专业的一门必修课程,得到了教研室的大力支持,是该课程的建设和教学改革走在了前列。
1课程体系建设
《水资源利用与保护》课程建设包括教学大纲、教材、实验及实验指导书、课程设计任务书及指导书、设计任务书及指导书、实习指导书、师资队伍建设等内容。
1.1课程教学目的及特点
本课程是一门培养学生有关水资源开发利用与保护的基础理论和设计能力的专业必修课程。使学生掌握水资源开发、利用与保护的基本概念、基本概论和基本设计与计算技能。课程内容广泛,涉及到不同专业学科、领域的理论和技术,如给水工程、污水处理工程、水文及水文地质学、生态学、环境监测、环境评价、微生物学及管理工程等。对学生来说,是一门综合性很强,不太容易掌握,且学习起来困难较多的课程。为此,在保证基本教学内容的前提下对课程内容做了精选、整和优化处理,力争做到系统性、完整性、实用性,办出特色。这就要求任课教员除了要有满腔的热忱外,还必须了解课程的特点,制定切实可行的教学思路和手段,以达到最好的教学目的和效果。
1.2课程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
本课程按照理论授课计划的基本要求系统阐述了水资源的有关理论、国内外水资源分布和开发利用状况、水资源在开发利用过程汇总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在重点介绍水文及水文地质基础知识、基本概念的基础上,介绍地表水资源、地下水资源、水量计算,水资源评价理论和方法,取水工程的类型、设计和使用调价以及水资源保护与管理的内容方法和措施。课程具体教学任务及内容如下:
(1)阐述水资源的循环、储存、分布特征;
(2)地表水资源的形成、分布及运动状态;、
(3)地下水资源的埋藏条件、分布及其运动规律;
(4)水资源评价、水量计算的理论和方法;
(5)水资源利用工程的类型、设计和适用范围、各种取水工程的运行参数;
(6)水资源保护与管理的内容、方法和措施。
该课程在40学时的理论课授课外,通过模拟实验、课程设计与毕业设计,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了解,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在查阅资料、工艺方案选择、工程计算及设计绘图方面得到基本训练。另外,在实习环节中也注意加强学生的感性认识,如对取水头部进行详细了解。
2课程教学改革
世界经济和科技发展日新月异,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传统的教育观念,人才培养模式已经不能完全适应新形势下人才培养的要求,教学改革势在必行。
2.1教学内容改革
由于科技的飞速发展,授课内容必须使用新资料,引用新数据,优化更新教学内容,使学生紧跟技术发展方向。在教学内容上体现新思想、新理论、及时反映学科发展动态、优化专业课程以办出特色。使学生掌握得到最先进的技术理论,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工程能力。
2.2教学方法改革
长期以来的教学方法是教师讲、学生听,学生处于接受性学习中常常是“学生记笔记期末圈重点,考前突击背,考后就忘记”。这种被动学习的方式使学生失去了学习的乐趣,学生的理论联系实际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这种接受式教学活动中被抹杀和泯灭。在现代教育中,应该尝试教师主导和学生主体的统一。教师要做到“指导、引导、辅导”。在教学过程中按照“例子引入一基础理论知识讲解一例子分析反馈基础理论知识一结合中国实际分析工程一课后思考”5个程序,使学生真正理解,学会运用所学知识。紧密结合工科的工程特点,使课堂讲授与课程设计、毕业设计、科研项目、工程实践有机结合起来,突出工程专业的特点。
尝试和研究双语教学,大力提倡双语教学并制定了倾斜政策。自制双语教学课件,做到通过双语教学,不但使学生掌握了规定的教学内容,也使学生的科技英语能力得到了训练提高。
2.3教学手段改革
2.3.1多媒体教学
现代化的多媒体教学手段在增大教学信息增强学生所学知识的直观性、立体感,激发学生学习主动性、积极性,增强理论教学效果,提高教学质量等方面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为教师此,我们收集了大的资料,结合讲授课程的体系制作了自己运用的电子课件。采用多媒体手段教学,根据教学的主题在课件中提供一些相关的图片、表格、数据模型对比及重要文字信息,使教学变得生动、直观、形象,这不仅可以促使课堂教学的气氛轻松愉快,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和想象力,提高学生理解的速度和质量,还可以使学生在接受教育的时空上有更大的灵活性。同时,多媒体课件能够补充很多相关资料,较好地创设情景实现人机交互,让学生根据现有问题联系已有的认知结构得到发展,不仅大大拓宽了知识面和开阔了眼界,还有效地激发了学习兴趣,这样使枯燥的理论变得形象、直观、生动,极大地增强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便于学生理解、接受教学内容。最后,多媒体课件上传到网上,便于学生自学和课后复习。
2.3.2专业实验
当今随着经济的发展,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树立科学发展观,加强技术创新是时代赋予高等学校的历史使命。这就要求高等学校必须在培养学生坚实的理论基础上,重点加强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实验教学是高等学校培养人才的重要实践环节,担负着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和实践能力等方面的重要任务。而且,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对大学生的综合素质提出了新的越来越高的要求。因此,实验教学的内容、方式、方法和手段将直接关系到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关系到高素质人才的培养。现有的实验教学体系已无法满足这些新的要求,要改变这种状况,必须在加大实验教学投入的同时,在实验技术上有所提高,思路上要有所突破,教学上有所改进。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适合社会发展所需要的高素质人才。对于实验项目的设置,应考虑增加综合型和设计型实验,减少验证型实验。为了培养学生的操作技能和创新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在实验教学中实行了分层教学,做到了既有基本实验的训练,又有综合性和设计性实验。若要在实验中不断增加综合性和设计性实验的比重,就需要有与之相适应的开放式的实验环境。在教师有限的指导下由学生自己有步骤、有目的地学习相关知识,自己去设计实验内容,自己去完成某一个具体的项目和任务,充分让学生自己去思维、去发挥、让学生自己从反复的实验中得到锻炼提高。对于一些工作量大、耗用时间长、占用场地和人力、物力多的实验,如地下水的贮存与循环、河流水体自净、地下水开采等实验,在现有实验条件下较困难或根本难以进行,可以通过电化学实验则可有效地弥补实验条件的不足,完成传统实验不能完成的工作,使专业实验更加系统和完善。
目前,教学改革正在顺利进行,实验教学改革也应与学分制教学改革同步进行。应该加大对实验室的投入,更新设备,增加设备,更新实验内容。因为没有高水平的实验室,没有高水平的教学,很难培养出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
2.3.3工程模拟系统
本课程有较强的理论性,又有一定的工程性,这就要求课程教学必须将工程性与实践相结合,根据电子模拟工程系统,利用所学知识,根据要求进行技术方案研究,筛选,确定基本经济参数和有关数据,输入计算机,利用CAD设计绘图,进行工程化处理,最终输出结果,并进行物料流动、能量流动及污染源、污染物排放等得到模拟演示。将运行过程中有关信息和数据反馈回去,对有关的技术、参数进行调整和修改;以上是我们在《水资源利用与保护》这门课程建设上做的一些试探性改革方法,在今后的教学与学习中有待进一步改进和完善。按照课程建设的可持续发展要求,对教学内容进行优化整合,积极开发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通过实验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的设计和工程能力。
《水资源利用与保护》作为我校本科生的专业主干课程,应在逐步规范教学内容和积累经验基础上,完成相关课程的教材编写工作,更加突出体现以水处理技术研究为特色的办学宗旨,使之成为一本专门系统介绍水资源评价与管理的适用性很强的教材,同时希望能够为培养新时期高素质的创新性人才做出应有的贡献。
免责声明以上文章内容均来源于其他网络渠道,仅供欣赏,不代表本站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仅供学习和参考。如有涉及到您的权益,请来信告知(email:qsllxy@163.com),我们核实后会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