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家园网,学术咨询热线:13973556650
按学术家园网发行地区分类查找

关于对国家主权问题的几点再思考

时间:2023-04-12 15:22:00

传统国家主权理论一直是国际社会中国家关系得以正常交往的基石。文章通过对新的历史务件下促使国家主权理论发生变化的因素的分析,说明了传统国家主权发生衍生现象是不争的事实;根据新形势对传统固家主权理论进行自主、灵活的调整是一国国家利益的内在要求;当务之急是如何对已经发生变化的国家主权进行有效的堆护。

自1648年<威斯特伐利亚和约>签订以来,国家主权原则一直是国际社会中国家问关系得以正常交往的基石。国家主权对内的最高权威性和在国际关系中的独立性是保证每个主权国家平等交往的关键支点。国家主权的这种在一国范围内的至高无上性和对外关系的独立性一直得到国际社会的普遍认同,并且上升到国际法层面,成为国际法的一项基本原则。

但冷战结束,经济全球化、世界格局多极化的大趋势和知识经济时代的初露端倪和环境、跨国犯罪、恐怖主义等全球性问题的出现,使<威斯特伐利亚和约>条文中的传统的国家主权原则受到越来越多的侵蚀与削弱,原有的主权概念正在向“实效主权”转变。挑战和否定主权的思潮泛起,不断地有“人权高于主权”、“有限主权论”、“新干涉主义”、“新国际主义”等论调的喧嚣,这是对传统国家主权的直接挑战。传统国家主权原则的被侵蚀与削弱已是不争的事实,当务之急是如何在新形势下,适应国家主权原则的嬗变,制定新时期维护国家主权的措施和原则。

一传统国家主权的界定

最早对主权进行诠释的是古希腊思想家亚里士多德,但明确使用这一概念并赋予近代意义的是法国政治学家和法学家让·博丹。博丹在其著作<国家论六卷集>(译为<论共和国>)中说:“主权是在一国中进行指挥绝对和永久的权力。州”从布丹的主权定义来看,国家主权与其他形式的权力相比,有两个截然不同的目的指向:主权是一种捧它的、绝对的权力,它是至高无上的,不受权限、职能和时问上的限制,而且是不

可分割的;主权是一种恒久的权力,它是一个国家存在的关键支点,不论政治制度和的性质和模式如何变动,它始终存在;主权是国家的固有属性,是国家存在的基石与灵魂,是国家有别于其他性质的社会组织团体和集团的主要特征。在主权国家仍是国际社会中的最基本的行为主体的情况下,就对领土和人口的控制而盲,所有国家都平等地独立于外部权力o[21国家的主权、领土完整及法律平等被视为国际关系的特征。口’这一国际行为准则是基于以下三项基本原则。第一,不经同意。主权国家不能允许其他政治实体“对其领土制定或行使它们自己的准则;-[41第二,作为第一项规则的必然结果,一个主权国家有“不干涉其他国家内部事务或破坏其领土完整的义务;”l副第三,无论人口、经济或战略环境有什么不同,国家享有主权平等的权利和义务。1648年的<成斯特伐利亚和约>,也从国际法角度确认了博丹的理论。
国际法是相互平等、相互协调的实体而非主从关系、上下关系的实体之间的一种法律。国际法的基本原刚和国际交往的惯例,例如边界不可侵犯的原则,不干涉内政的原则,使节人身不可侵犯的原则,善待俘虏的惯例等等,只有彼此独立并相互平等的主权国家之问才能承诺和履行。嘲各国之所以承认并愿意受翻于国际法,是因为惟此方能表明自己是国际社会中不受制于他国的一名成员;反过来,除非重国家主权至高无上的原则,基于现代国际法之上的国际秩序是没有保证的。在国际社会中,没有任何一个国家愿意在行使量高权力时受其他国家的支配。因此,绝大多敦主权国家为争取平等、独立就采取制定国际法的形式来约柬主权国家的行为。那么每个主权国家在本国范围内行使绝对和永久的权力就显得腰理成章了。当然在国家主权理论产生之时就存在诸多的争议,但际社会在主权是独立国家问平等关系的标志这一点上,还是持肯定观点的居多。所以这种。绝对主权是民族国家的首要特征。

二国家主权变化的当代因素分析

国家主权理论的变化是一个过程。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6D—7o年代大批获得独立的发展中国家坚守博丹理论的灵魂,而以美国和英国为首的少数发达国家却提出了“主权让渡”、“主权软化”、“主权模糊”理论。冷战结束后,西方发达国家则更是肆无忌惮地公开否定传统主权理论。它们质疑的是。在国际法上。各主权国家一律平等是一个基本条件,但这种‘平等’完全是一种虚构。各国在事实上是不平等的,不过法律上还是必须从各国平等这个假定出发。

1经济因素分析

经济全球化进程加速和知识经济时代拉开历史帷幕,使世界经济的相互依存和俱荣俱损空前加强,当代世界经济的发展,再也无法回到“自给自足”的时代j-;货币、商品、人员、信息和技术都以一种加速度实行跨国界、无领土的流通,经济发展的原动力不断催促着全球资源在世界范围的再配置、再分工。并且促成了愈来愈明显的全球经济一体化趋势的发展。

任何一国想要增长本国的经济实力、有效地参与世界经济发展的大循环,就无法保证国家主权纯洁性,主权的部分让渡似乎在所难免。欧盟的成长是一个绝好例证。“根据条约存在的常设超国家或跨国实体,如欧洲共同体,看来显然要成员放弃部分主权,而不必将全部主权让予联邦。在此,概念上和认识上的演变过程正在向前推进。果然,英国的“第三条道路”理论便应运而生。把上述思想向前大大推进了一步。新的一体化趋势,造成了各国经济领域间的不断加深的相互依赖。这种所谓“敏感性的相互依赖”,既可以是经济方面的,也可以是社会或政治方面的。“欧佩克”组织的每一个重大决定。可能在几分钟内传到西方石油大公司董事会的桌上;董事会的利益和反应可能在美国第二天的某个声明中得到反映;这一声明可能引起西方股市巨大的波动,给石油输出国造成限产或增产的连镇反应,使无数人顷刻问暴富或破产。均这一例子形象地说明了世界经济的一体化程度。世界经济中的每一个生产、交换、分配、消费等环节发生变化,就会引起整个世界经济的动荡。世界经济一体化中的这种“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场景得到了淋漓尽致的表现。世界经济的高度相互依存使各国无法完全按照本国的意志行使经济主权,其本质是国家主权的部分让渡。这并不以一国的国家经济利益为转移,勿宁说是为实现一国国家经济利益必须无奈地面对的现实。

2科技因素

主权观念作为一个历史范畴。其内涵和外廷在科技因素的冲激下经历了深刻的变化。在新科技革命带来的相倚程度和社会信息化程度不断提高的情况下。国家主权受到削弱的具体形式很可能是同时向其内部和外部扩散。

国家主权对内主权的变化表现在传统的国家对内事务的最高统治权力将不同程度地为地方、企业甚至个人所分享,首先是来自地方的挑战。约翰·奈斯比特在其著作<大趋势>中认为:由于新科技发展给社会生活带来的多样性和时效性,的集中决策愈来愈缺乏效率。“谁是总统再也无关臻要,因为实际的政治力量.即把事情处理好的能力,已从国会和总统手里转移到州、市、镇和邻里手里。州”其次,随着市场经济普世化和社会信息化的发展。经济组织的生产活动越来越多地表现为国家对它的控制和产业政策的干预作用的减弱,而更多地表现为“自主性”和“独立性”。
 

正如美国国际数据公司董事长麦克戈文所说,今后各国的企业将受共同利益的驱动而相互结合,按地理和政治划分和国家范禺的传统观念将逐渐淡化。我们认为,在新时代背景下,国家对内主权的分敢化并不一定视为国家和社会的分裂。而是由于集中决策和管理与科技发展引起的社会变化不相适应所产生的一种权力再分配。国家对外主权的变化表现在国家行使和处理国外事务的权力时受到来自外部的制约。科技革命造就了越来越多的国际社会行为主体,在国际社会中这些行为主体也对一国的权力形成制约。同时也分享着主权国家的部分对外主权。这些行为主体大致可以分为两类:一是问的国际组织,含全球性的和地区性的国际组织,它们均对世界和地区事务具有FI益广泛深入的影响和介入。主权国家在与这些国际组织协调与合作,并获得新的利益和机会的同时,必然以国家主权的相对削弱或相互妥协与让步为代价。二是大型跨国公司凭借雄厚强大的科技和经济实力,影响乃至左右东道国的决策。正如美国著名学者吉尔平所说:。许多跨国公司都是极其强大的机构。他们拥有的资源远远超过大多数联合国成员国……。一些踌国公司所覆盖的国土面积和运营范围比有史以来任何帝国的地域更加浩瀚。。这样。跨国公司根据追求经济利益的需要,凭借其丰富的资源和强大经济实力,通过贿选、资助反武装行动和政变、制造经济混乱等手段干涉、动摇一国主权的现象时有发生。

3关于“全球性问题”的分析

人类面临的各种“全球性问题”。要以全球居民的热忱合作才有可能得到缓解和消弭。只靠国内或国际问的行动,环境、移民性旅游、艾滋病、毒品等问题是无法有效解决的。甚至不能准确掌握情况。同时,旧的国家主权的概念正遭劲越来越多的侵蚀。最近,在新建立的非洲联盟中,3o多个国家的领导人签署了一份协定,赋予非洲联盟越境干预的权力。以阻止成员国问的战争犯罪、大屠杀和大规模侵犯人权的行为。为解决国境漏洞百出、大规模杀伤性武器跨国境问题、极端主义的兴起等新的现实问题,今后将会有更多的提议被提出来。诚然,在诸多全球性问题的面前。单靠某一个主权国家的力量来解决显得势单力孤,似乎显得。杯水车薪”了。非洲联盟中30多个国家一致签署旨在解决某些全球性问题的这样一个协议与其说是本国的国家主权的部分让渡,不如说是主动选择了可以缓解或消除本国国内的某些全球性问题的方向。正如前联合国秘书长加利所说:随着时代和形势的变化。“所用几个世纪的绝对的排它式的主权学说已不再成立我们时代的一个重大而明智的要求是重新思考主权问题——并非要削弱它的本质。它对国际关系与合作仍至关重要,而是要承认它或许可以采取不止一种形态和发挥不止一种功能。

三国家主权的衍生及中国国家主权的维护

国家主权是一定历史环境的产物。国家主权之所以会出现衍生的现象,究其根本原因是国家要与变动中的国际环境相平衡.与国家唾益相适应.主动地、自觉地采取趋利弊害的国家行为。国家主权衍生现象的产生,增加和丰富了主权的权能,这同时也给主权的维护提出了新的问题与挑战。

1国家主权的衍生

在传统的国家主权理论中,一国的领土、政治制度安全占据着该理论的绝大部分内容。因此,一个国家破坏另一个国家的领土完整,尤其是通过军事行动,这将构成一个国家对另—个国家主权的侵犯。这通常被认为是严重的国际事件。但是,联合国安理会在1999年6月10日作出的关于科索沃的决议,对民族国家的主权性质进行了重新定义。之后,我们就被带入了“后威斯特伐利亚世界”。无独有偶,美国在寻求联合国的批准以推翻萨达姆政权。这表示,如果不能获得安理会的支持,就将独自采取行动。这种摆脱<威斯特伐利亚条约》确定的国家主权概念的行为确实是一种戏剧性的变化。

从上述的使国家主权发生变化的因素和一国可以公开声称推翻或,吱解一个国际法承认的主权国家来说,国家主权的确发生了一些变化。笔者认为,国家主权的概念发展到当代已经衍生出政治主权、经济主权、文化主权、信息主权、军事主权等。认识并分析国家主权的衍生有利于我们区别地对待在经济全球化的当今的经济、科技、人类共同问题和侵犯主权的问题;有利于我们充分、有效地利用先进的技术和国外资金为我所用并致力于世界共同发展等。
 

2中国国家主权的维护

信息、经济全球化给国家主权理论带来了新的冲击和挑战,本文着重对现时代影响中国经济主权、文化主权、信息主权的因素进行分析与思考以及探讨国家主权的维护。尽管主权理论充分地体现了与时俱进的特点,但中国的国家主权既不能“让渡”,更不能“削弱”,正如邓小平所说:“坦率地讲,(中国的国家)主权问题不是一个可以讨论的问题。驯但我们可以丰富主权理论的内涵。对于我国来说,只有保障政治稳定和社会稳定以及国民经济的顺利发展,才符合我国的根本利益。但在当代特定历史条件下,国家主权具有其时代特征,在国家主权问题上作出自主、自愿的选择是符合国家利益的决定,这样的决定没有造成对国家主权的损害,恰恰是主权权威的表达,意味着国家行使权力的完全自主。

(1)经济主权

根据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国际环境的变化以及国内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中国以维护国家根本利益为出发点,在对国家主权的认识上进行必要的调整。围绕促进发展、振兴中华这个大目标,在维护领土完整和独立自主的前提下,中国可以在有关主权的问题上采取较为灵活的政策,而不拘泥于传统的绝对主权概念。

从中国的发展战略看,加入WTO是为实现国家利益而采取的自主、自愿的行动。中国顺应经济全球化的潮流,主动地在经济主权方面进行必要的调整,是为了维护和增进国家利益,实现国家的繁荣富强。中国加入以WTO多边贸易协定为核心的世界经济贸易体系,可以充分利用诸多便利条件,实施“走出去为主”的开放发展开放型经济,拓展经济发展空间,实现经济快速发展,逐步提高在世界经济发展中的国际竞争力。中国也要晨行国际义务.遵守国际贸易规舅.承认国际机翻的作用。中国经济贸易活动会受到WTO规则的直接影响,甚至会受到世界经济不稳定和不确定因素的直接冲击;国家主权也会受到一定限制。因此,为应对各种挑战,中国必须进一步推进经济体制改革,特别是大力推进国企改革,建立比较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需要推进法制建设,建立健全法律法规,与国际市场经济接轨;需要进一步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加大改革、立法与司法改革力度,增强依法管理国家事务的能力。在参与经济全球化的过程中,中国当然反对任何试图借机侵犯国家主权和干涉内政的霸权行为,抵制任何企图控制、遏制中国的图谋。但这并不意味着固守传统的主权观念。中国要在国内和国际环境发生重大变化的情况下,抓住机遇,迎接挑战,在全球化的大背景下实现现代化,最终改变经济主权不平等的状况。因此,在新形势下,对国家主权概念的主动、自觉的调整,是为实现国家长远的根本利益而作出的重大抉择,是对国家主权的根本维护。

(2)文化主权

国家主权的基础表现为“领土、政治制度和文化完整”。在以往的国际关系当中,前两者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而在全球化进程不断加速和世界各民族文化不断地相互交融的今天,维护本民族统一完整的文化正成为日益明确和突现的国家利益。文化主权是指现代民族国家将本民族文化的习惯、信仰和价值观念上升为国家意志,对本民族文化所拥有的最高和独立的权力和权威。它是指与政治权力和权威相关联的那一部分价值和信仰观念;文化主权认同的文化观念来自于民族的传统,它并不排斥外来文明,而是对外来文化观念的吸收要基于本民族国家的诠释并有利于本民族文化的发展与繁荣。

当今世界,一个主权国家对文化主权的维护,主要体现在与文化霸权斗争的过程中。西方国家特别是超级大国美国进一步将文化当作谋求世界霸权的重要战略资源,作为一种“软权力”,不断提升文化在国家对外战略中的地位,对外输出自己的价值观念和制度模式,无视甚至越过其他国家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的主权界限,侵蚀和损害其他国家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的文化主权。冷战结束前,文化主权这项新近衍生出来的权能一直处于一种“隐性”地位和状态,作为文化保护主义的一种积极表现形式,它在国家问关系中的地位迅速上升,并与文化霸权的矛盾日渐突出。二者斗争的背后反映着政治主权的斗争,反映着国家利益的较量。我们必须从政治主权角度观察文化霸权,将文化主权提到事关国家政治独立、民族存亡的高度加以认识和考察。
 

中国是一个发展中的大国,同时也是一个正在迅速堀起的社会主义国家。西方国家特别是超级大国美国必然动用包括文化资源在内的各种资源遏制、阻止中国的崛起。这就决定了中国在面对文化主权方面的挑战尤为严峻。我们认为,我们应在坚持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大方向的前提下,发展先进文化,进行各方面各层次的文化创新,不断增强我国的文化实力,不断增强文化主权意识,提高抵制文化霸权、捍卫文化主权的尊严l充分开发和稠用自身文化资源,积极发晨文化产生.抵惫謇柏文化安金方膏酋西方文化产品的侵入;大胆吸取西方文明的精华,进一步增强文化凝聚力和对文化霸权的抵抗力;加强对西方文化产品进入的管理,构筑有效的国家文化安全预警机制。

(3)信息主权

信息技术革命及其推动下的全球化浪潮正在推动人类历史迈向一个崭新的阶段——信息时代,与之伴随而来的是如何捍卫和维护国家的信息主权,它已经成为我们面临的一个严竣的挑战。信息主权的基本含义是一国的信息技术领域不受外来因素的垄断与控制。信息主权应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信息主权所能触及的范围与一国的领土、领海、领空乃至一定范围的外层空间相匹配;二是具备有效的屏蔽、滤过有损国家主权的各类跨国信息、数据的能力;三是具备有效的控制和管理国内信息的信息市场。由是,信息将是左右国家经济发展、政治命脉、军力强弱的关键因素,对跨国信息流动内容和方式的控制将成为国家信息主权的基本内容。在信息时代的背景下,国际关系领域中同样存在着信息强国与信息弱国。信息强国对于信息弱国已经形成了“信息势差”。居于信息低位的国家,其信息主权面临挑战与威胁。据澳大利亚军方的一份报告说,他们在使用一家美国软件公司开发的操作系统时,发现该软件竟然能自动盗取情报并通过网络发回国内。若该情报属实,那么信息主权的削弱或丧失将危及所有领域的国家安全。在军事主权方面仍能体现信息主权的重要性。敌对的国家或组织现在可以通过摧毁关键信息基础设施或使之失灵等方法来达到以前靠战争才能达致的战略目标。未来的战争不会单纯采用武力攻击的方法,很可能利用信息武器攻击信息设施。一枚信息炸弹瞬间即可完全摧毁伊拉克的防空体系,使伊拉克的飞机不能上天,只能任凭美英飞机狂轰乱炸。在信息主权面临严竣挑战的情况下,我们认为,应该积极拓展“信息疆域”,加大信息辐射的广度和深度;加大投入,建设信息基础设施;加强国防建设,推进军事领域的技术改造与革新;保卫“信息边疆”,维护国家在信息时代的主权。

时代的渐次演进要求我们在理论上与时俱进。国家主权理论的自适应性恰恰是其具有旺盛生命力的根本所在。在主权问题上的自我调整是当代国际政治生活中的普遗现象,是对当代新的国际环境所作的适应性反应,是谋求最大国家利益的举措,是最终强化国家主权地位的历史选择。
 

免责声明以上文章内容均来源于其他网络渠道,仅供欣赏,不代表本站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仅供学习和参考。如有涉及到您的权益,请来信告知(email:qsllxy@163.com),我们核实后会立刻删除。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