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家园网,学术咨询热线:13973556650
按学术家园网发行地区分类查找

浅论大学生就业的新内涵与出路

时间:2023-04-12 15:22:00

危机中的劳动力市场,高端和低端就业群体面临相同的境遇,“比上不足,比下有余”的自身特性,使大学生成为就业市场的弱势群体。

  人是生产力中最重要和最活跃的因素,它与生产资料一起构成社会经济发展的必不可少的基本条件。而“就业”对个人来说是生存的一种必要手段,对经济社会来说,则是一种机制和发展的动因。然而,面对暂时还看不到头的全球性金融危机,人也是最脆弱的,成批的失业者似乎在一夜之间出现,“今年将成为本世纪以来就业压力最为沉重的一一年”的预言,正在步步紧逼。

  “转型时期”的大学生就业

  在目前为数不少的失业大军中,“未就业即失业”的大学毕业生尤为引人关注,有人还发出了“大学生就业难,难如上青天”的感慨。无乎于温家宝总理也曾表示,农民丁返乡和大学生就业,是他担忧的两大问题。

  危机中的劳动力市场,高端和低端就业群体面临相同的境遇,而大学生群体却成了其中名副其实的“夹心层”。一些大企业受金融危机的影响,业绩惨淡,不得不痛下杀手进行裁员,为数不少的有技能又有经验的职员被迫失业,进入再就业劳动力市场。同时,不得已失业的还包括了农民工群体,他们文化程度不高、技能比较单一,大部分在城市从事劳动密集型行业,企业裁员往往首先裁掉这部分替代性比较强的人员,这部分农民工不得不进入再就业市场。而刚毕业的大学生在当下就业市场上与这两类群体相比,明处于劣势。与被迫失业的白领相比,大学生缺少经验和技能,企业要花费额外的培训费用;与农民工相比,大学生又没有成本优势,还会陷入大材小用的尴尬境地。危机期间,“比上不足,比下有余”的自身特性,使得大学生成为就业市场的弱势群体。

  中国经济转型是在世界信息技术迅猛发展、全球经济一体化步伐加快的背景下,从一个人口多、资源相对短缺、生产力发展水平总体低又不平衡和社会保障制度不完善的国情出发来实行的。因此,大学生“就业问题”也不可避免地带有转型时期的烙印。
就生产力要素而言,我国人口多,劳动力资源丰富,可以把廉价的劳动力同引进资金和先进技术结合起来,充分利用国内国际的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发挥实现经济发展的后发优势,能较快地促进大学生就业问题的解决。而生产关系方面,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已经初步建立,通过借鉴符合经济发展规律的就业做法和管理经验,进一步完善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就业制度,可以为经济顺利转型和促进就业提供制度保证。但从现实看,经济转型攻坚阶段的就业形势依然严峻。

  一般而言,进入丁业化中后期,随着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劳动就业结构也应随之变动升级,由从事直接生产者为主向从事知识生产和传播为主转变。就是说,第一、第二产业就业人数减少,第二三产业就业人数在总体上呈现出不断上升趋势,第四产业(即知识产业)的劳动力将会迅速密集。这时,全日制就业机会减少,非全日制的就业机会增多;传统工作制的人数减少,弹性工作制的人数增多;劳动时间减少,自由支配时间增多这一转变过程中,或多或少会出现囚劳动者的技能、经验、知识与可供职位素质要求不相适应而导致的结构性失业。显然就业机会依赖于劳动者基本技能的提高,但目前,我国的劳动者的整体素质偏低,就业人口中与空缺职位所要求的知识结构与技能相脱节的现象比较严重。这种现象在大学生群体的就业中特别常见,也从侧面说明高等教育已逐渐适应不了我国产业结构升级的要求。

  大学生就业的新内涵

  现在,一些社会媒体和高校认为,大学毕业生与用人单位签协议后,大学生就业就算成功了。其实,只有当大学生到岗上班,真正从事一定的社会劳动,才能算就业成功。而当下就业环境的复杂和影响就业因素的多变性,决定了大学生就业的新内涵也是十分丰富的。

  大学生就业的最终意义和价值,在于毕业生个体经济得到支撑,有了稳定的收入来源,成为经济上独立的个体,家庭人力资本投资得到回报。同时,大学生的就业成功也能够以市场的方式促进高等教育的健康发展。而从宏观层面看,大学生就业满足了经济发展对人才的需求,国家人力资源实现了合理配置和利用,因而促进了经济发展。

  事实上,就业更多的是大学生的个体行为,笔者认为,只要大学生运用自己的知识和才能,从事获取合法劳动报酬或收入的活动就是就业。它不在于就业或劳动形式,也不在于单位性质,关键在于获得的收入是否合法。目前,大学生就业渠道、就业形式等呈现出多样化,自主创业、自由职业的势头有新的突破,未来大学生毕业走向多样化和自主化特点将非常明显。这种对大学毕业生就业内涵的重新塑造,与传统意义上的大学毕业生就业内涵存在很大区别。也预示着今后,灵活就业、自主创业等将是大学生重要的就业形式。
 

自我就业,即自我创业。通俗地讲,就是自己给自己“打工”。这里的“自己”可以指一个人,也可以指几个人组成的“就业小组”。这时的生产资料可以是物化的,也可以是“非物化”的,生产资料的界定已经变得模糊。自我就业让毕业生从被动的求职者变为主动的创业者,从毕业后寻找工作转为自己创造就业机会,而且为社会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与此同时,自我创业和灵活就业都对大学生的创业能力和自主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只有具备这两种能力,毕业生才能从被动的求职者变为主动的创业者,从毕业后寻找工作转为自己创造就业机会。因此,在大学生就业的新内涵中,培养大学生的创业能力和自主性显得尤为重要。

  大学生就业的根本途径

  随着当下经济危机的逐渐演变,及我国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当前大学生就业已经不再单纯是市场经济“优胜劣汰”的结果,而成为一个超越个人能力的社会问题,但拓宽大学生就业渠道的根本途径依然没有改变。

  目前,造成大学生就业困难的一个主要原因是就业岗位的增长远远落后于大学毕业生数量的增长,经济危机期间更是如此。大学扩招产生的效应是,毕业生的增长明显高于社会需求的增长,造成大学生就业率持续走低,就业压力不断增大。解决就业难的根本出路就在于,大力发展经济,特别是加速发展第三产业,根据经济的发展需求创造出新的就业岗位,扩大对劳动力的需求,是最有效的途径。

  同时,我国城乡之间、东西部之间经济发展不平衡,收入差距大,也导致了劳动力在就业时出现的“逐利”趋势,大学生就业亦无可避免地在东部大中城市集聚,形成人才相对过剩的区域结构性失业。应当积极采取措施促进农村、西部地区经济发展,提高农村和西部地区对大学生的吸引力,降低大学生就业选择的机会成本。这样,在主要劳动力市场就业岗位有限的情况下,由于收人差距的缩小,大学生自然愿意在次要劳动力市场就业,而不愿意在主要劳动力市场处于失业状态。

最值得一提的途径是,通过支持一部分大学生自主创业来缓解就业压力的重要途径。越来越多的大学生正在把“创业”看作与“就业”和“深造”并行的第三条出路。大学生创业之路是符合经济社会发展要求的,并将促进社会经济发展。创业教育培养出越来越多的不同行业的创业者,可以为社会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对维护社会稳定和繁荣各项事业将发挥重大作用。很可惜该途径无论是、企业或高校都未引起足够重视,相应的扶持政策、针对性地培训也没有落实到位。但这也表明,由“创业实现就业”途径的潜力巨大,毕竟“创业已成为经济发展的原动力”。

大学毕业生不是社会的包袱,而是社会宝贵的财富。大学生就业问题既是一个经济问题,又是一个政治问题,直接关系到我国经济发展的进程。这一问题的解决,仰赖于国家、社会、及大学生个人共同的努力。
 

免责声明以上文章内容均来源于其他网络渠道,仅供欣赏,不代表本站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仅供学习和参考。如有涉及到您的权益,请来信告知(email:qsllxy@163.com),我们核实后会立刻删除。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