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4-12 15:22:00
以湖北大学图书馆为例,从资源整合的基本概念入手,对图书馆与院系(所)资料室资源整合所面临的问题、整合步骤及整体效益进行了探讨,并就全校范围内对实现文献、人力资源整合共享又好又快发展提出了新思路。
论文关键词:图书馆 院系(所)资料室 资源整合 资源共享
湖北大学图书馆通过馆室资源的整合,探索了一条适合本校校情的办馆路子,初步完成了对院系(所)资料室文献资源、人力资源等一系列资源的优化配置工作,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服务工作正向三个方面转变,即以馆藏为中心到以读者为中心的转变,以为到馆读者提供服务到为在线读者提供服务的转变,从单一的纸质资源到纸质与电子资源协调发展的转变,图书馆正朝着自动化、网络化和数字化的方向又好又快地发展。
1“资源整合”含义及其理解
1.1“整合”的概念
“整合”适用于经济、政治、社会、数学、生理等各个领域。其字面意思是整理、汇合、聚合、融合,一般理解为将看似无关、实则有关的东西整理为一个有机整体的过程或结果,形成一个有效的系统。由此看来,整合的结果是形成规模更大的事物集合,这个集合形成的整体效益、效率大于单个事物单独状态发挥的效益、效率,更要大于各单独状态之简单叠加的效益、效率。整合的实质就是各个单独事物共同遵循统一的原则、标准、规定,打破原有的界限形成有机的统一体口]。简言之,整合后发挥的是整体效率,体现的是整体效益。
1.2对“资源整合”的理解
资源整合是指依据一定的需要,对各个相对独立的资源系统中的对象、功能结构及其互动关系进行融合、类聚和重组,形成新的资源体系。具体到图书馆,概括起来就是:遵循一定的原则、标准和规范,把学校图书馆、院系(所)资料室的资源,无论是虚拟资源还是实体资源,或者是多种载体、多种形式、多种类型、分散异构的资源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充分发挥馆室资源的最大整体效益。
2问题的提出及面临的问题
2.1资源整合问题的提出
院系(所)资料室的文献资源是学校文献资源的组成部分,也是一个资料室长期积淀的结果,具有鲜明的收藏特色,在教学和科研的实践中发挥着不可缺少的作用。但是,由于长期封闭式的管理,文献资源仅供内部使用,加上小而全的模式以及规模、条件和水平等诸多因素的限制,从文献资源共享的角度来看,在揭示和利用方面尤其显得不够充分,许多资源“养在深闺人不识”。如何把院系(所)资料室的文献资源纳入到全校文献资源的大格局,跳出原有的小圈子,融入广阔的新天地,实现文献资源的共建、共知直至共享,是我们面临的课题。
2002年修订后的《普通高等学校图书馆规程》第二章第八条明确指出:“高等学校的院系(所)资料室是全校文献保障体系的组成部分,在业务工作和资源配置上,接受学校图书馆的指导与协调,应面向全校开放,提供文献信息服务,实行资源共享”。
明确规定了院系(所)资料室是学校文献资源的组成部分,同时也规定资料室在业务上接受学校图书馆的指导和协调,要向全校开放,这就为资料室的发展指明了大方向。因此,学校图书馆有责任和义务来帮助院系资料室实现上述目标。
湖北大学早在2004年年初就有了进行校内文献资源共建、共知、共享的整合动议。为了实现这一目标,配合学校接受教育部本科教学评估工作的开展,学校决定由图书馆牵头,分批指导和协调相关资料室进行文献资源整合,全面提升资料室的业务能力和管理水平。将院系资料室直接转变为图书馆的专业阅览室(见图1),
专业阅览室人员的业务、编制与职称由图书馆统一管理,实行图书馆、专业阅览室的“人、财、物、权、责”一体化管理。在彻底改变院系资料室隶属关系、资产归属和管理人员性质的基础上,逐步走上全校范围内的资源共建、共知和共享的道路。
2.2整合所面临的问题
湖北大学是湖北省属重点综合性大学,现有15个学院,55个本科专业,108个硕士点,9个博士点,2个博士后流动站。整合前有14个学院设有资料室,其中部分院系(所)资料室具备相当规模,所有文献资源仅供内部使用,不向全校开放。由于隶属不同的学院领导,资料室缺乏统一有效的管理机制,管理水平参差不齐,主要体现在:
2.2.1管理体制不适应
相当多的院系(所)资料室管理松散,图书资料利用率极低。在文献资源建设上,资料室和图书馆多有重复,造成有限资金难以充分利用。另外,由于资料室一般只对本院系师生开放,有些书刊成了教师的私人收藏,许多需要此资料的外院系师生,只能望书兴叹,导致校内文献资源共享的名存实亡。
2.2.2服务手段跟不上
在文献资源加工及开发利用上,大部分资料室目前仍停留在盖章、登记、打号等原始手工操作阶段,读者服务工作仅提供文献借阅和一般咨询,专题检索服务也是采取陈旧的手工卡片检索方式。这种落后的技术手段不仅不利于文献的利用,更难以适应网络环境下的服务要求,有碍院系资料室服务工作向高水平、深层次的方向发展。
2.2.3经费短缺难维持
随着近几年高校教育规模的迅速扩大,办学经费明显紧张,学校划拨的图书经费几乎不可能再向院系资料室大量投入,院系资料室的图书经费开支基本上靠各院系自筹。因此,其书刊购置基本上只能维持在原有水平,加之各种设备逐渐老化,已不能满足院系师生教学、科研及学习的需求。
2.2.4整体素质待提高
目前,我国高校院系资料室的人员构成状况还远远不能满足《普通高校图书馆规程(修订)》所提出的工作要求,资料人员队伍的整体素质普遍偏低,学历、职称、年龄、学缘、性别结构不尽合理,计算机知识和应用能力缺乏,外语水平不高,部分员工仅仅限于管理图书和报刊,做一些借阅、登记之类的简单工作,缺乏现代信息服务技能。
3文献资源整合
实现图书馆与院系(所)资料室文献资源的整合,把资料室的资源纳入到全校文献资源共享的范围是一项艰巨而细致的工作,工作量大,涉及面广,有一定难度。为确保这项工作的顺利开展,湖北大学图书馆专门成立了由馆领导、计算机技术人员和分类、编目人员组成的工作小组,负责该项工作的调研、技术论证、规划实施和全面协调等工作。
3.1调研工作翌
这项工作的目的主要是对院系资料室现状进行全面了解,摸清家底,充分掌握第一手材料。熟悉各资料室的历史沿革和文献布局,重点考查资料室管理人员、场所面积、藏书数量及构成、文献分编等实际情况,同时也关注资料室每年投入及现有设施。调研工作为我们制定切实可行的方案奠定了基础。
3.2制订方案霪
根据调研结果,工作小组提出以计算机为手段、校园网络为纽带、汇文文献信息服务系统libsys3.0为平台,在建立图书馆与资料室联合书目数据库的基础上,逐步实施文献资源的共建、共知和共享。计划分两步进行:第一步实现文献资源共知。在共建的基础上,帮助院系资料室进行文献资源回溯建库,建成联合书目数据库,实现全校文献资源共知。第二步实现文献资源共享。在建设联合书目数据库基础上,通过资源整合,逐步实现全校文献资源的共享。
3.3整合步骤
以图书馆使用的汇文文献信息服务系统libsys3.0为支撑,把该模式移植到图书馆与院系资料室之间,将院系资料室转变为图书馆的专业阅览室。具体步骤为:
3.3.1技术支撑
开通院系资料室校园网网络接点,设置相应的IP地址,为院系资料室计算机安装“汇文”系统软件及客户端,通过镶嵌在系统内的Z39.50客户端程序,开通CALIS联合目录数据下载服务。设置“汇文”系统相关参数、权限和专业阅览室典藏地代码,系统权限的设置既要保证正常业务工作的开展,又要不影响数据库的质量和安全。
3.3.2业务指导
针对院系资料室管理人员的素质特点,开展一系列业务培训。培训内容以文献共建、共知、共享为目标,以文献网络荐购、中国图书馆分类法简介、网络环境下的编目、汇文文献管理系统操作技能等为专题,为院系资料室统一分类编目,实现计算机管理,走标准化、规范化的道路提供了有力保障。
3.3.3统一编日
院系资料室文献资源回溯建库统一使用《中图法》进行分类,按《CALIS联机合作编目手册》规定进行编目,书次号采用和图书馆一致的流水号,便于计算机自动取号。为减少工作量,对已使用《科图法》分编的图书原则上不作改编,保留原号码。
3.3.4划分条形码区问
从发展与统计的角度出发,为每个院系资料室设置代码,划定一段条形码区间,便于计算机统一管理。
3.3.5联合书目数据库建设
联合书目数据库建设是图书馆与院系资料室文献资源整合的重头戏,也是文献资源共知、共享的切人点。为保证馆藏质量和规模,建库前各资料室对陈旧过时且复本量多的图书进行剔旧。图书馆就建库细节进行整体规划,提出一些具体要求,如馆藏信息的录入、条码号、典藏地设置等,规定建库操作步骤,特别强调文献的查重,根据查重的不同结果,分别进行数据套录、下载CALIS编目数据或做原始编目。图书馆人员除了做好具体的业务指导外,还要对每天的数据进行审校,以保证书目数据库的数据质量。
3.4效益评估
从2004年8月开始至2007年2月止,在上海同济图联科技有限公司的配合下,经过两年半的努力,完成对14个院系资料室的文献回溯建库工作,增加书目数据368542条,实现了全校文献资源的共建工作,从而为校内文献资源共享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资源整合后的图书馆(总馆)依赖计算机和校园网,对文献管理系统的权限进行了某些必要的设置,在不影响系统数据安全的前提下,开通了专业阅览室(分馆)借阅子系统,实行计算机借阅管理。专业阅览室根据实际情况向部分或全部读者开放,逐步实现了全校文献资源的共享。由于使用了统一的订购和荐购平台,目前学校文献资源重复建设率大为降低,有效提高了资金的利用率。另外,通过与院系资料室的共建工作,客观上促进了资料室管理手段上的现代化、数字化和规范化,有利于学校的教学科研工作的开展和院系资料室管理人员业务水平的提高,使院系资料室的管理工作跃上了一个新台阶,为提高文献资源的利用率和实现全校文献资源的共知、共享发挥了应有的作用。
4人力资源整合
随着高校的发展及办学规模的扩大,许多学校都建成了功能完备、面积较大的新图书馆。新馆规模的扩大,不可避免地造成了工作人员缺乏、一时又难以补充的紧张状况。而另一方面,由于院系资料室人员有的工作量不足,经常被院系差遣做其他事情,也造成人力资源的浪费。院系资料室并入学校图书馆后,一部分优秀的资料员补充到图书馆工作人员队伍中来,这样既可以集中人力资源解决图书馆工作人员严重不足的问题,又能配合校内人事制度改革,在图书馆内部实行竞争上岗,优化图书馆职工队伍,增强工作人员的竞争意识,提高服务质量。
同时,还可以加强对院系资料人员的继续教育,使他们融入图书馆这个大家庭,尽快掌握图书馆现代化管理的技术,更好地为教学科研提供优质高效的服务。
2005年,湖北大学建筑面积42051平方米的新图书馆落成并启用,设有藏借阅参一体化阅览室26个,4500余席阅览座位,全年日均接待读者7000多人次。馆室人力资源整合后,校内图书资料系列由原来各自为政的图书馆和14个院系资料室转变为目前图书馆和下属7个专业阅览室的有机整体,人员编制由整合前的112人(图书馆87人,院系资料室25人)降至目前90人(图书馆78人,专业阅览室12人),所有人员均参加校人事制度改革,竞聘上岗。随着馆舍面积的扩大和硬件设备的更新到位,图书馆职工的服务观念不断转变,服务范围不断扩大,服务时间不断延长,服务态度不断改善,服务手段不断更新,服务质量明显提高。通过人力资源整合,实现了下列目标管理:
4.1精心选择管理人才
管理能力是创造价值最重要的工具,馆室合并后,管理者的选择至关重要。人力资源整合涉及到资料室管理者个人内在的心理、价值观和行为方式等诸方面因素,因此在整合过程中,首先保持院系资料人员人力资源的相对稳定性,如果不能保持人力资源队伍的稳定而导致人员大量流失,就可能会带走具有战略性资产特征的关键人才。然后配合校人事制度改革,全员竞聘上岗,通过竞争,让优秀人才脱颖而出,淘汰部分不称职的人员,从而达到减员增效、优化配置的目的。
4.2人力资源重新定位
在人力资源整合时,图书馆领导班子成员及时与院系资料人员进行了沟通,取得了他们的理解和支持,针对不同员工采取了不同的缓解压力的对策,协助员工对自身目标进行重新定位,聚集了一批具有高职称、较高服务能力的馆员,尽快赋予他们相应的工作安排和相应激励,有计划地提升了一批有能力的人员,以满足职称、岗位对他们的要求,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和能动性。
4.3提升人才核心竞争力
馆室合并后的图书馆,人力资源的整合并非各部门原有人员的简单集中。数字化和网络化的资源建设使得原有业务机构设置已经不能适应需要,业务重组成为了图书馆管理改革的必要内容。自学校人事制度改革、职工竞聘上岗以来,馆领导对文献建设部、读者服务部、信息咨询部、技术工作部、馆办公室等部门进行了必要的调整与重组,以适应新的技术环境和读者需求。在人员整合过程中,一批优秀的院系资料人员作为各部门工作的主要力量进入了适合他们专长的工作岗位,他们除了具备传统图书馆所需的业务技能外,还具备开发利用信息、提供信息服务的现代技能,从而提高了图书馆的人才核心竞争力。
4.4完善长效管理机制
馆室合并后的图书馆资源整合不是一蹴而就,它是一个系统工程。实现文献资源的共建、共知与共享,保证专业阅览室能够长期健康的发展,就必须建立一套长效的管理机制来完善院系资料室工作人员对图书馆新环境、新要求、新工作、新服务的适应。为保证合并后人、财、物的全方位统一,减少不必要的冲突和混乱,图书馆领导坚持了人本管理理念,统一思想,统一认识,统一行动,认真做好各专业阅览室的调研工作,制订了科学、合理的规章制度,从制度建设着手,规范了专业阅览室的服务行为,其中包括岗位责任制、工作细则、借阅制度等,使专业阅览室的读者服务工作做到了有章可循。
文献资源、人力资源整合是湖北大学图书馆进行馆室合并最重要的两项工作,它关系到能否实现高校资源优化配置的目的,至于设备财产、馆舍面积等方面的整合由于受篇幅所限,不再一一阐述。
免责声明以上文章内容均来源于其他网络渠道,仅供欣赏,不代表本站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仅供学习和参考。如有涉及到您的权益,请来信告知(email:qsllxy@163.com),我们核实后会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