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4-12 15:22:00
网络环境下大学图书馆的服务是多元化的,既可提供纸质印刷型资源服务,又可提供电子媒介服务以及网络服务,服务更加主动。大学图书馆应努力为师生提供发现和使用图书馆资源的途径,提高馆藏的利用率和管理效率,为读者提供可广泛获取所需资讯的方法及工具。
论文关键词:网络环境 藏书馆 大学图书馆 校园网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大学图书馆日渐网络化和数字化,越来越多的师生习惯于从网上寻找信息或阅读电子文献。他们到馆次数和停留的时间日趋下降,甚至有些大型图书馆的每日到馆人数不到1000人。这不是图书馆办得不好,而是网络时代有更加方便快捷的信息资源服务使得读者在家里上网就能得到所需资料,无需步入图书馆。这是现代图书馆的发展趋势,也是图书馆资源数字化和网络化的必然结果。
网络环境下大学图书馆服务是多元化的,既可提供纸质印刷型资源服务,又可提供电子媒介、以及网络服务,服务上更加主动,图书馆员不再仅仅是被动地管理资料,接受查询,他们必须主动积极地配合师生的教学研究和学习的需要在网络服务、信息整合与检索等方面提供定向专题服务,并且可以通过网络与学生宿舍、教师办公室、甚至家庭提供联网服务。这种服务将集中在图书馆的资料,分散到读者的检索终端,实现了服务模式由一馆一地馆藏服务向共享化的专家咨询服务模式转换。图书馆以馆藏、信息技术、网络服务和知识导航为主体建立新的服务模式和体系。
一、网络环境下的新观念
新观念的第一个要求(最基本的要求)是“到人”的服务形式,当读者习惯于网络化数字化获取资讯时,当读者要求“找什么有什么”时,继续像传统图书馆那样将其资源局限在自己的高楼里,要求读者必须“到我的地方,用我的资源、我的方法”来获取信息为服务形式时,肯定会使读者感到不满意。因此,将资源和服务推送到读者桌面、融合进读者学习研究活动中,必然成为大学图书馆信息服务的主流形态。大学图书馆必须在资源组织、技术支持、服务方式、人员配备等方面能够做到这点,否则就对网络条件下的读者失去了意义。正因为如此,我们利用校园网让教师和学生能够在自己的办公室、宿舍、家里和野外现场都能像在图书馆一样使用所需要的资源和服务。
二、网络对图书馆传统服务形式带来的挑战
一般定义的图书馆从古代藏书楼发展到当今的现代化图书馆,其存在意义已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由“以藏为主”发展到“以用为主”,即利用各种形式的文献资料提供符合社会、读者需求的文献信息,最终达到促进社会发展和进步的目的。
在网络环境下,人们已经不仅可以从本地图书馆获取所需要的文献信息,他们借助Internet网上丰富的信息资源、强大的搜索引擎和快捷的传送手段,改变了传统图书馆的概念。互联网的发展和网络资源的大量涌现。网上数据库、网上期刊、网上图书以及网上各种其他信息资源具备纸质文献无法比拟的优点。首先,网上资源的丰富度、传播速度远远超出了纸质出版物,大大满足了读者的需求;其次,网上资源具备纸质出版物无法具有的自动化搜索功能;再者网上资源的传播所受的限制比较小,通过网络容易获得很多个人和团体研究者的最新观点和研究心得。这些特点,吸引了大量的读者使用网上资源,给图书馆生存带来了一定的影响,使得图书馆界面临新的资源环境。
三、馆藏建设观念和理论的主要变化
传统的馆藏观念是以收藏信息资源为中心的,“拥有”是其本质,而网络环境下图书馆服务目标是满足读者的需要。传统的馆藏建设主要是针对“藏书”的,即围绕所收藏的文献资源开展各项服务;网络环境下的虚拟馆藏建设是针对“读者”的,是以人为本,并根据读者需要利用信息资源进行建设。
传统的馆藏建设中的藏书结构理论已经改变,传统的馆藏空间结构只有物理馆藏,而网络环境下的图书馆由物理馆藏和虚拟馆藏组成。随着印刷出版物价格的上涨、网上资源的海量化,使得“大而全”、“小而全”的传统做法根本无法实现,而网络环境下不再强调馆藏文献的程度,而是重视利用网络信息资源的能力。日新月异的网络环境不仅改变了大学图书馆多年来传统的收藏、使用和服务模式,而且打破了图书馆彼此独立封闭的壁垒。由于打破了围墙障碍,没有了时空、地域和人数限制,信息获取更加直观和便捷,使得高校图书馆已经成为面向社会的知识宝库和信息源泉,实际上也是一个服务性的公益网站。这种服务对象的扩大和延伸是信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在文献信息资源网络的公共平台上应加大高校图书馆数字化信息资源建设的力度,建立健全文献信息资源服务体系,加强图书馆与校内计算机中心的联合,促进大学图书馆数字化工程的实施和校园信息网建设的发展,打破传统的计算机中心和图书馆任务迥异的格局。
随着图书馆网络化的不断加强和计算机中心资源服务导向的强化,通过联合可以突出它们共同作为大学学术信息中心的地位,为读者提供更好的服务。
四、充分利用高校信息资源的可行性措施
1.整合信息资源,提高信息服务水平。主要是建立以图书馆为中心,联合院系资料室、科研处、教务处、网络中心、档案馆、学报编辑部的全校性的文献保障体系。打破传统的部门界限,以信息服务为目的,借助于现代化技术,为读者提供全方位的信息服务。
2.统一进行信息资源采集,避免信息资源的重复建设。建立统一的分类、编目规则。具体包括:使用统一的分类法、主题法,统一的信息标引深度,统一的信息著录格式等。建立合理的信息资源布局是实现信息资源共享的基本保证,需要各部门共同参与。在此前提下,图书馆和校园内各信息服务部门应分别对自己收藏信息在类型、学科、语种、数量及收藏重点和特色等方面进行调研,为今后的协调采购提供依据。根据信息时代读者对文献需求的特点,重新确定采购战略和目标。建立突出本校特色的、合理的信息资源布局。
3.建立统一的图书馆信息服务体系结构。图书馆的信息服务体系应当由传统型的信息服务和数字信息服务构成。而数字信息服务体系应当包括统一的信息访问平台和网上参考咨询平台,以传统信息资源和数字信息资源为依托,提供在线信息服务。根据师生需求,不断创新服务内容和服务手段,开展高效的信息服务。高校图书馆可建立信息发布网站,通过该网站给读者提供馆藏文献的查询、续借、预约、催还、新书通报、读者信箱、读者推荐等服务,以便读者利用信息资源。
4.信息服务主动化。变被动工作为主动询问和咨询服务;加强调查研究,为教学和科研做好文献订购工作;掌握不同读者的信息需求,使服务工作有的放矢。提高信息服务的及时性和准确性。高校图书馆可利用校园网开展信息服务,根据重点学科和专业设置及师生的信息需求,用链接的方式在主页上建立信息导航系统,使教研人员、学生能够及时了解学科的国内外研究前沿和进展情况。并将图书馆重点学科建设的服务融入信息网络环境,充分利用网络资源为重点学科的建设开展综合性服务,从而弥补馆藏的不足。
5.做好工作人员的业务培训。为实现校园网的数字信息资源整合,各信息服务部门应制定人才培养目标和规划,积极培训网络信息资源开发和网络设备维护人才,为网络信息资源共享、数据库的开发和建设提供人才保证。图书馆的信息服务应当由“局外人”向“参与者”改变,利用专业知识和文献信息,直接介入教学、科研、生产、决策等活动,设立专门的学科馆员,直接参与学校的重点学科建设和科研工作。
6.信息服务开放化。图书馆必须承担把零散文献中的信息汇总并使之系统化的工作,直接向读者提供筛选、加工、针对性强、专指度高、信息量大、系统化的文献信息。采用“请进来,走出去”的方式,让服务设施直接参与信息资源的建设与服务工作,同时服务对象立足于学校,服务于社会,加强校际协作,馆企合作,真正使图书馆成为信息资源的集散地、信息服务的发源地。
五、高校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的思考
1.高校图书馆可利用的资源有两种:一是本馆的现实馆藏资源(包括印刷型信息资源和电子型信息资源);二是虚拟馆藏资源(包括共享资源、网上免费信息资源等)。尽管图书馆网的设置内容十分丰富,但“馆际互借”、“远程借阅”等网络化程度较高的栏目还有待开发,如何有效地利用这些信息资源为师生服务,是目前信息咨询服务面临的一个问题。
2.网络环境下大学图书馆应引入全新的管理、服务机制,图书馆在继续存在着物理形态的文献收藏和馆舍设备的同时,其工作内容和服务范围却包括图书馆的物理“围墙”及在其中的活动而成为网络化信息服务系统。因此,高校图书馆应利用自己的优势,有计划、分层次地拓展信息服务范围和项目,搭建具有本校特色的网络服务平台。
3.网络环境下图书馆咨询员不仅是信息的管理者和传播者,而且还是信息导航员和信息咨询专家,他们一方面联系信息源,一方面联系广大读者,成为信息需求的中介、纽带与桥梁。图书馆应注重信息咨询人才的培养,使他们熟练掌握获取现代信息资源的方法和能力。
4.读者信息意识、信息素质的培养。开展以以图书馆利用常识为主的新生入学教育,培养新生信息意识;开设以图书馆资源介绍、信息资源利用等为主的专题讲座;主动向大学生介绍本馆的电子信息资源及一些有助于增长知识才干的网站;开设《科技信息检索》必修课等,使他们熟练掌握利用图书馆的各种知识、技巧和方法,逐步加强和提高高校读者的信息获取能力。
六、结语
在以信息资源共享网络化的今天,高校图书馆应充分利用校园网建设的有利条件,为读者提供信息资源服务。高校图书馆在网络时代。变革根植于传统图书馆框架下的业务流程、服务模式及组织机构设置,应以信息资源网络化为契机,调整工作重心和方向,加强网络建设、加强与校内各部门的合作,统一规划,整合全校信息资源,建立健全图书馆的文献信息资源共享体系。为师生提供发现和使用图书馆资源的途径,提高馆藏的利用率和管理效率,为读者提供可广泛获取所需资讯的方法及工具。
免责声明以上文章内容均来源于其他网络渠道,仅供欣赏,不代表本站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仅供学习和参考。如有涉及到您的权益,请来信告知(email:qsllxy@163.com),我们核实后会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