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家园网,学术咨询热线:13973556650
按学术家园网发行地区分类查找

关于高校毕业生就业市场基本模式概述及特点分析

时间:2023-04-12 15:22:00

解决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是建设人力资源强国的必然要求。高校毕业生就业市场主要由校园市场、公益市场、社会市场和网络市场四种基本模式组成。每一种模式都有各自的特点、优势和不足,校园市场、公益市场和社会市场属于有形市场模式,而网络市场属于无形市场模式。

高校毕业生就业市场是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逐步建立和发展起来的。党、国务院十分重视高校毕业就业市场建设,强调要培育和建设更加完善的毕业生就业市场体系。随着就业形势的发展,高校毕业生就业市场已经发展了多种模式,并具有各自的特点。

一、高校毕业生就业市场基本模式

高校毕业生就业市场是以为学校、毕业生和用人单位服务为宗旨,以建设公益性、示范性、专业性常设市场为目标,主要包括校园市场、公益市场、社会市场和网络市场。高校毕业生就业市场主要职能是为毕业生及用人单位提供政策咨询、就业指导、创业培训等就业综合服务就业指导服务以双选活动为主,采取区域性、行业性、分科类、分层次等活动形式为基础,多样性与针对性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1.校园市场

校园市场是高校毕业生市场的基础,是毕业生双向选择的平台。校园市场是各高等院校通过独立或高校间协作等方式,举办综合性就业双选会、用人单位专场招聘会、发布就业信息、提供网络服务和就业指导等形式开展毕业生就业双选活动。

就业双选会和招聘会是校园市场的一个重要模式,主要是通过集中邀请用人单位参加校园招聘活动的方式来实现的,也是毕业生主要的就业途径之一。我们在2005年、2006年的10月至12月对辽宁省部分本、专科院校及研究生培养单位开展的就业双选活动进行了调查,统计了在校园市场举办的就业双选会和招聘会中,达成就业意向人数及占统计院校毕业生总数比例。其中,2005年统计对象是41所院校的2006届毕业生,2006年的统计对象是43所院校的2007届毕业生,数据如表1所示。

 

从上面统计数据来看,在高校毕业生第一个就业高峰期,两年的数据基本持平。高校毕业生在校园市场举办的双选活动中达成就业意向总比例为30%左右。2006年各学历层次在双选活动中达成就业意向的数据较2005年均有所增加。这说明校园市场在高校毕业生就业、择业中所占比重越来越大,校园市场的主体地位也越来越明显。据相关数据统计。70%一80%的毕业生是通过校园市场和教育系统其他公益性市场举办的双选会和招聘会实现就业的。
随着高校毕业生就业市场体系的不断完善,校园市场的范围也在逐步外延。近年来,大学生就业实习基地在数量上有了明显的增加,辽宁省已首次批准建立100个大学生就业实习基地。而各高校以本校毕业生为基础建立的实习基地数量更多,这些就业实习基地的建立对扩大高校毕业生就业机会.提高毕业生的就业质量产生了积极影响。

2.公益市场

公益市场是由主办。面向所有高校毕业生的公益性就业市场,在提供完善的就业服务,使毕业生和用人单位进行双向选择的同时,努力使毕业生充分享受国家、省(市、县)等各级出台的有关促进毕业生就业创业的政策。公益市场的主要构成分为两个部分,即由省级毕业生就业主管部门主办的省级毕业生就业市场及分市场和其他省、市级毕业生就业主管部门。如人事局、劳动局、教育局等参与主办的面向毕业生的公益性就业市场。

以省级毕业生就业市场为例。辽宁省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综合服务市场自2005年10月18日正式启动以来,共举办各类双选会27场。参会毕业生约8万人次,参会单位约1600家次。共发布毕业生需求信息约4万条,达成初步就业意向约1.5万人次;日常办理招聘业务的用人单位共700家次。办理求职登记的毕业生约1万人次。发布求职信息约1万条,为用人单位推荐求职信息2000人次;举办了6场大学生就业论坛。免费向高校和毕业生发放需求信息手册近4万册。

据对2007年辽宁省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综合服务市场举办的主要就业双选会的有关数据统计。2006年11月一2007年5月期间。高校毕业生市场共举办9场招聘会,参会单位815家,需求人数18370人,参会毕业生38400人,达成签约意向人数7120人,约占参会人数的20%。从以上数据分析可以看出,省级就业市场多以分行业、分类别、分区域的形式举办双选会,对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具有积极作用。目前,省级毕业生就业市场正处在不断发展、不断完善的初级阶段,在毕业生就业压力逐年增加的形势下,省级高校毕业生就业市场将发挥着主渠道和示范性作用,并对校园市场和其他模式的毕业生就业市场起到辐射、调控的作用。

另外,随着高校毕业生的就业问题不断被全社会所关注,除省级毕业生就业主管部门外,其他各省、市(县)级有关部门也应根据相关政策要求采取措施,为毕业生就业、创业提供各种公益服务。

3.社会市场

社会市场是指由社会人才服务机构、中介机构,包括省、市、县、区的人才市场、劳动力市场等面向全社会各类人才的就业市场举办的非公益性毕业生就业市场。社会市场还包括毕业生通过其他途径实现就业,如考取公务员、参军和用人单位在招聘毕业生时,自行发布的需求信息,如在报纸、期刊等媒体发布的招聘广告等。社会市场形式多样,适应性强,并以其独有的特点在高校毕业生就业市场中占有很重要的位置。
 

从每年高等院校开展毕业生就业指导和服务的工作开始,到毕业生离校以后,在毕业生的就业、择业及创业活动中,社会市场都在长期持续地辅助着校园市场、公益市场等其他就业市场。尤其是在毕业生离校之后,尚未就业的和二次就业的毕业生都必将融人社会市场。

4.网络市场

上述3种市场模式在形式上均属于有形市场,而网络市场则是毕业生就业无形市场的主要模式。当今社会是一个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时代,网络技术正以惊人的速度向社会的各个方面、各个领域渗透。高校毕业生就业网络市场也随之产生。网络市场是所有毕业生市场的依托平台。每一类有形市场模式都与网络市场密不可分。

几乎所有高等院校都有本校的就业信息网站。依靠网络市场平台。及时发布就业信息、双选会信息,与校园市场保持随时同步,并通过网站对毕业生进行咨询、指导等各类就业指导服务。中国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信息网、辽宁省高校毕业生就业信息网等公益性网站通过网络对高校毕业生进行就业政策宣传,发布就业信息与公益双选会信息,开展网上招聘会等。各省、市(县)级人才市场、社会人才服务中介机构、大型企业、用人单位等也都拥有独立网站和招聘页面进行各种招聘与求职活动。

目前,随着计算机网络的普及,通过网络市场进行招聘、就业、发布信息已经非常普遍和广泛,已成为高校毕业生就业市场最具潜力、最具时效性的市场模式。

二、高校毕业生就业市场模式主要特点

1.校园市场

(1)主体性。校园市场是毕业生就业的主体平台,也是为毕业生提供就业机会、为用人单位推荐毕业生最直接和最集中的市场模式。

(2)针对性。校园市场在高校毕业生就业市场中担当着重要角色,绝大多数高校都根据本校毕业生特点,组织举办针对性较强的就业双选活动。

(3)高效性。对用人单位来说,到高校校园市场招聘毕业生,常常是他们的首选,因为可以根据岗位需要和具体要求,直接招聘到符合条件的毕业生,既节约成本,又提高效率。对毕业生来说,不必走出校园就可以与就业单位直接沟通、交流,是最直接的就业方式。.

(4)局限性。校园市场往往会受到本校市场范围的限制,如一些行业性、专业性较强的高校,就业信息的搜集和发布,举办双选活动主要围绕本行业、专业进行,而忽视了毕业生就业方向的多样性与就业范围的拓展。另外,部分高校举办的就业双选会参会单位相对固定,这些单位接收毕业生数量又相对较多,导致毕业生去向集中,从某种程度上也限制了毕业生的就业范围。
 

2.公益市场

(1)支持。近几年来,国务院对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十分重视,每年都召开专门会议,发出专门文件,部署这项工作。各级地方也相继出台一系列政策促进大学生就业,鼓励大学生创业。在国家就业政策的支持和指导下,各省、市(县)级毕业生就业市场在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中起到了有效的平台作用,通过省、市(县)级毕业生就业主管部门的行政职能,及与其他各级部门的相互合作,为毕业生提供了范围广、层次高的就业服务。

(2)示范指导。公益市场应充分发挥行政职能的主渠道及公益性、示范性作用。在为毕业生和用人单位服务的基础上,对校园市场、社会市场及网络市场在宏观上进行示范、指导。

(3)辐射调控。省级高校毕业生就业市场分市场的建立,标志着高校毕业生就业市场体系的逐步成熟与完善,也使得公益市场与校园市场的联系更加密切。辽宁省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领导小组已在东北大学、大连理工大学等57所高校设立了第一批“辽宁省高校毕业生就业市场分市场”。分市场的业务接受辽宁省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的指导,并纳入辽宁省高校毕业生就业市场体系。通过省级高校毕业生就业市场分市场辐射、调控校园市场,使之形成相辅相成的关系模式,形成统一整体。

(4)以点带面。省级毕业生就业市场在规模以及时间统筹等方面不可避免地会受场地和时间的限制,不可能同时满足全省高校毕业生的就业要求。因此,省级毕业生就业市场举办双选活动要以点带面,以中、小型专场双选招聘会为主,大中小型双选市场相结合。

3.社会市场

(1)范围广泛,持续性强。社会市场就业范围广泛、形式多样,而且持续时间一般较长,是高校毕业生参与较多的重要市场模式之一。

(2)面向社会,竞争激烈。在高校毕业生就业高峰期以及高峰期过后,各省、市级人才市场、劳动力市场、社会人才服务机构等,给高校毕业生提供了更加广阔的选择空间,但此类市场的特点是对全社会开放,这就把高校毕业生推进了社会人才竞争的大环境中,多数用人单位对于工作经验的要求,加大了高校毕业生的就业难度。

(3)适应市场,长期辅助。社会市场由于其形式灵活多变,适应性较强,因此能随时抓住社会需求,及时反映社会对毕业生的需求状况,辅助其他就业市场,引导毕业生正确面对社会环境。明确自己的就业方向。

4.网络市场

(1)及时便捷、覆盖面广。目前,网上招聘、网上求职等一系列网络就业服务已经被越来越多的机构、组织、单位和个人认可并实践,在网上考核、远程面试、网络招聘会等方面都有了进一步的发展,网络市场讲求高效率、高质量。

(2)存在安全隐患。网络市场目前仍存在真实性和信息安全等隐患。在资质认定及安全保密等环节需要进一步加强。形成规范、统一的审核标准。这样,才可以在保证供求双方利益不受侵害的基础上,营造出一个安全可靠、信息共享、互惠互利的理想的网络就业环境。
 

免责声明以上文章内容均来源于其他网络渠道,仅供欣赏,不代表本站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仅供学习和参考。如有涉及到您的权益,请来信告知(email:qsllxy@163.com),我们核实后会立刻删除。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