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4-12 15:22:00
外商直接投资(FDI)通常被认为是先进技术转移和扩散的重要渠道,本文运用我国吝地区盯1997—2003吸霜分析了外商直接投资对促进我国区域创新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的流入对我国的知识溢出效应并非普遍认为的那样显著,FDI对提高区域创新能力的作用是有限的,对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和增强原创性的科技能力无显著影响。因此加大国内研发投入,才是提高区域创新能力的关键。
伴随跨国公司而来的直接投资已日益成为许多发展中国家获取国际资本和先进技术的主要来源。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始终把吸引外资作为对外开放的主要组成部分,实行“以市场换技术”的引资战略,试图通过吸引外商直接投资来促进技术进步。外资在带来先进技术的同时,是否也对中国自身的创新能力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在世界各国都越来越重视通过外资溢出效应途径获取先进技术的大环境下,研究外资在我国的溢出效应问题无疑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基于这一目的,本文利用我国各地区FDI的相关数据对外资在我国的知识溢出问题进行了初步的探讨。
1.文献回顾
最早涉及FDI溢出效应的研究可以追溯到二十世纪六十年代,MacDougall(1960)在分析FDI对东道国经济的影响时,第一次明确提出了FD工溢出效应问题。Caves (1974)最早对FDI溢出效应进行实证检验,通过对澳大利亚1966年产业层面数据研究FDI对当地劳动生产率的溢出效应,发现当地企业的生产率与行业内的外资使用所占比例正相关。Cantwell(1989)通过对1955一1975年在欧盟内进行投资的美国跨国公司的分析,发现并非所有行业都产生了明显的溢出效应。Liu等人(2000)考察1991一1995年间英国制造业的行业面板数据,发现存在明显的FDI正溢出效应。但另一方面,有许多学者从实证分析的角度得出了不一样的结论,他们发现FDI对东道国的经济和技术进步有着负面的效应。Haddad和Harrison (1993)对摩洛哥的研究所得出的结论认为,跨国公司对该国国内企业的劳动生产率并没有显著的影响,他们认为摩洛哥国内企业与跨国公司之间较大的技术差距,阻碍了跨国公司溢出效应的产生。Aitken和Harrison(1999)对委内瑞拉进行的研究得出的结论是即工溢出效应对委内瑞拉存在负面的影响。
关于外商在华直接投资溢出效应的研究,国内学者秦晓钟(1998)使用1995年全国第三次工业普查数据中全部39个行业的数据进行计量,结果发现FDI产生了正面溢出效应。沈坤荣(2000)利用1996年29个省市自治区的外商直接投资总量与各省的全要素生产率做横截面的相关分析,得出了FD工占GDP的比重每增加1个百分比,全要素生产率提高0.37个单位的结论。冼国明、严兵(2005)利用1998一2003年省际层面的相关数据,对外资在中国创新能力方面的溢出效应进行了初步分析,结果表明,外资对中国的专利申请数量有显著的正面溢出效应。侯润秀、官建成(2006)使用我国1998一2003年各个省市、自治区的面板数据,通过计量分析的方法研究外商直接投资对我国区域创新能力的影响。研究表明,对于不同创新能力的地区溢出效应也不同,区域的创新能力越强,FD工对创新能力的溢出效应越大。但并非所有的国内学者都得出了肯定的结论。陈劲、陈钮芬、余芳珍(2007)运用全国各地的数据分析了FDI对促进区域创新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FDI的流人对国内企业的技术外溢效应并非普遍认为的那样显著,FD工对提高区域创新能力的作用是有限的,对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和增强原创性的科技能力无显著影响。
通过上述国内外的文献,可以看出国外、国内对知识溢出的研究主要集中在FDI的知识溢出对东道国劳动生产率或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但对于东道国来讲,除了获得生产率的提高外,引进外资的一个十分重要的原因就是希望能够提高本国区域创新能力。而研究我国的FDI对我国区域创新能力的文献比较少,因此,我们研究的焦点是FDI知识溢出存在是否对我国各个地区的创新能力有影响。本文利用近年来我国各地区的专利申请数据、外商直接投资数据及国内研发数据对FDI在我国创新能力方面的知识溢出进行实证研究。
2模型建立
知识生产函数(Knowledge Production Function,KPF)是由Griliches(1979)提出的,是研究知识生产和技术创新与区域创新及其决定因素的重要理论模型框架之一。知识生产函数把创新产出和创新投入联系起来,其中最重要的投入(变量)是新经济知识,而创新新经济知识的最大投人通常是R&D,通过这种投人可以生产出新的经济有价值的知识,而产出大多采用专利申请和授权数,或者发明数。利用知识生产函数研究知识溢出也很多,但是不同的学者在研究创新活动时,所采用的知识生产函数的具体表达形式有所不同。知识生产函数的形式主要采用柯布-—道格拉斯函数形式。知识生产函数作了修改,得到如下的基本知识生产函数:
PAT,=RD;}'Z;}e; (1)
其中,PAT是创新产出,目,和p2分别是RD和2的弹性系数,RD是研究与发展的支出,Z是反映其他额外影响的一个变量,e代表一个随机误差项,i表示地区单元。
基于上述的知识生产函数,笔者在研究中国省域FD工知识溢出时,FDI可以通过模仿与竟争、关联和人力资本流动等多种途径在东道国产生溢出效应,所以将FD工纳人研发活动的生产函数中,研究的是1997一2003年的数据,并引人控制变量人均GDP,进行修改得到的知识生产函数如下:
其中i代表地区;
t:代表时期;
PAT:专利申请数;
RD:代表研究与发展经费支出与国内生产总值的比值;
F:外商直接投资额与国内生产总值的比值;
PG:人均GDP。
中国的专利制度把专利分为发明、实用新型和外观设计。在此基础上,本文将详细分析外商直接投资的知识溢出和国际贸易的知识溢出分别对各专利数的影响,以便进行更好的分析。模型如下:
其中:INV:代表发明专利;
UTM:代表实用新型;
DES:代表外观设计。
3实证分析
将1997一2003年各地区的数据代人方程(2),得出实证研究结果如下:
由表一可知,回归结果表明:各个省域的RD是我国区域创新的重要推动力,我国自主研发对区域创新有相当显著的正效应。FD工与GDP的比值对我国专利申请总量的回归系数也为正数,验证了以FD工为传递渠道的国际知识溢出在我国确实存在,且对我国区域创新存在正的影响效应。表明通过FDI这一渠道的国际知识溢出、扩散作用已经成为我国区域创新的重要外部推动力。而人均GDP是反映一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以及创新能力,能够反映一国在吸收国际知识溢出的能力,在我国人均GDP对专利申请总量有相当显著的正相关性。
通过表一回归分析结果我们验证了以FD工为传递渠道的知识溢出对我国的区域创新能力确实有影响,下面我们将分别对三种专利进行研究,以期得到更加深人的分析。将1997年一2003年各地区的数据分别代人方程3) , 4) , 5) ,得出实证研究结果(如表二所示)。
由表二可知,对三种专利的回归结果表明:我国的研究与开发的投人对发明专利、实用新型以及外观设计申请量的影响为正,且影响相当的显著,尤其对实用新型、外观设计专利申请量的影响在1%显著性水平下显著。而FDI虽然对三种专利都有正的影响,但是FD工对发明专利和实用新型专利申请量无显著影响。人均GDP对三种专利也都有相当显著的正影响,表明经济发展水平是决定区域创新的基本因素之一。
注:参数估计值下面括号内的数值表示各变量回归系数的t统计值,.分别代表参数估计值在1%,5%,10%的显著性水平上显著。
4基本结论和政策建议
实证分析证明的FDI渠道的知识溢出效应对我国区域创新能力确实存在正的影响,对于政策制定有重要意义。通过以上关于FDI的国际知识溢出对我国区域创新的影响的实证分析,文章的基本结论和政策含义如下。
(1)提高国内R&D投资水平,增强区域创新能力和对知识溢出的吸收能力。本文的实证分析表明,R&D的投人无论是对我国专利申请量的总量还是对发明专利、实用新型和外观设计专利申请量都有比较显著的正效应,加大R&D的投人能增强我国的区域创新能力。不仅如此,要吸收FDI带来的先进知识、技术,也必须有必要的R3cD投入。因此,要充分利用国内R&D与FDI知识溢出互动作用,最大限度的吸收国外新知识,提高我国的区域创新能力。
(2)优化外资结构,促使和引导FDI能够更好的提升我国区域创新能力。通过外商直接投资这一渠道的知识溢出确实在短期内有一定积极的影响。但是,要提高我国的自主创新能力就有必要优化外资结构,比如通过限制性和指导性政策限制和引导国外的夕阳产业、污染严重的产业的进人,而对于具有先进知识技术的企业,应该给与优惠的政策以吸引外资,以期更好的为我国的区域创新服务。
(3)应制定一系列优惠政策,鼓励企业进行R&D投资。例如:制定优惠的金融政策,包括对企业技术创新实行专项贷款和贴息贷款,为企业的研究开发、产学研联合提供资金支持和信贷担保,以及为企业创新产品进人国际市场提供出口信贷和贷款担保等。
免责声明以上文章内容均来源于其他网络渠道,仅供欣赏,不代表本站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仅供学习和参考。如有涉及到您的权益,请来信告知(email:qsllxy@163.com),我们核实后会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