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4-12 15:22:00
德育教育是全体教师的共同职责,本文从课堂德育教育缺失的原因分析出发,紧紧抓住课堂德育渗透这一重要渠道,阐述了德育渗透的重要性,并结合实际提出了课堂教学中德育渗透的基本途径。
德育是高等院校的首要工作,为实现学校德育工作的首要地位,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德育工作,每个学校都做了大量的研究与实践,取得了喜人的成绩。但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新形势下,高校德育工作也面临着新的挑战,《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指出,加强德育工作是全体教师的共同职责,教师应把德育贯穿和渗透到教育教学的全过程中。把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到大学生学习的各个环节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课堂教学中德育渗透的现状分析
1.教师认识不高
一些专业课教师对在教学中渗透德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认识程度不高,专业课教学过程中缺乏渗透德育的意识。这就很容易导致他们认为自己的职责仅仅局限于教专业知识,忽视对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甚至错误地认为思想品德教育只是“两课”教师和学生教育管理者的职责和任务,与自己无关。美国当代德育学家托马斯·里考纳认为,各科教学对道德教育来说是一个“沉睡的巨,潜力极大。由于道德学习是德育工作一个极其重要的方面,因而不利用各科课堂教学进行德育渗透无疑就是德育工作的一个重大损失。为此,我们有责任对自己所从事的教学实践进行重新审视,努力寻找教学实践中的盲点,积极探求专业课教学中渗透德育的误区,有针对性地发现问题,从而把提高德育工作目标落到专业课教学的实处。
2.教师之间的不平衡
教师育人的意识强,才能在钻研教材中注意发掘其德育因素,在教学中发挥学科的德育功能。相反,教师育人意识薄弱,即使课程标准有明确的德育要求,教材有很好的德育因素,也会视而不见。同一所学校不同学科的教师之间,甚至同一个学科不同的教师之间,学科德育渗透与否、成效如何,差别是很大的。对学科德育渗透重视并积极实践和研究的程度,总的来看尚不如智育方面,随意性尚未能得到克服。
5.缺乏德育渗透的保障机制
在评价教学效果时,只是追求单纯的专业知识评价尺度。特别是在对教师的业绩考核、职称评聘中,对专业和学术水平强调较多,并作为硬指标提出量化要求,而对育人工作的要求仅仅是原则性的,显得软弱无力,有的学校甚至没有这方面要求,即使有这方面的要求,在实际操作中也基本不予考虑。
二、课堂教学中德育渗透的现实意义及重要性
教育学之父——赫尔巴特曾经说过:“教学如果没有进行道德教育,就只是一种没有目的的手段;道德教育如果没有课堂教学,就是一种失去手段的目的。”由此可见,课堂教学中的德育渗透有其现实意义和重要性。
1.课堂德育渗透符合国家的教育法规
《教育法》规定,我国的教育方针是:“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必须同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教育方针明确指出:我们培养的人才应该是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人才'而且德育为首,它是一切教育的先导。《教育法还规定:“国家在受教育者中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的教育。”要完成这一历史使命,得靠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但是其重要的实践主体无疑应是各级各类学校,学校必须依靠广大的教育工作者,特别是教学第一线的教师,他们是学校德育工作的主力军。
2.课堂德育渗透是德育教育的重要渠道
学生在学校的很大一部分时间是在课堂中度过的,抓住课堂教学这一学校教育主渠道,认真维护课堂教学在德育中的重要渠道地位,充分发挥各科教学在德育实施中的作用,学校领导和每一个教育工作者对此都应该有清醒的认识。在课堂教学中渗透德育可以使德育实施寓于各科教学过程的始终,与教学相伴相随相融相合,并有法定时间保障它有效运行。课堂教学是学校中最普遍的教育活动,课堂教学中的德育是学校教育中最基础也是最根本的育人工程。学生成长各个过程中所需要吸收的“精神复合营养”主要是通过课堂来提供的,课堂教学中的德育也是最丰富的教育,因为课堂教学能在有限的空间和时问内集中传递古今中外、不同国家、不同民族、多种多样的精神文明内容。因此,课堂教学中的德育,具有‘最普遍”、“最基础”、“最丰富”的特征,并伴随学生求学阶段的始终,对学生的健康成长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和作用。忽视课堂教学的德育渗透,就是忽视基本的育人功能。
5.有利于解决德育教育和专业教育“两张皮”现象长期以来,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与专业教学工作“两张皮”现象一直存在,再加上主观认识上的误区,很多专业课教师认为他们的主要任务是教给学生专业知识,德育与自己无关。这导致了思政政治教育人员的工作很难开展,而且效果也不理想。学校对学生的一些德育规范得不到专业教师的认可,更有甚者在课堂上反对一些德育教育做法,在学生中造成了极坏的影响,同时减弱了德育工作的实效性、针对性。因此,课堂德育渗透不仅解决了对学生的德育教育问题,而且配合了思政教育人员的工作,提高了工作效率和效果。
三.课堂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的基本途径
教师应该是学生在各方面的引导者,“引导”不是简单的知识传授,也不是灌输。“灌输”是把学生当成容器,这实际上是对学生进行“洗脑”,是一种非道德的教育,如果德育采用非道德的教学方式,那就不是德育的本身意义;教师如果在课堂上单纯传授知识技能,那么他只能称之为“教员”,因为他没有尽到教育者的责任;教师如果在课堂上向学生传达了颓废不健康的价值观念,那么他就不是在“教育教学”,而是在“教唆”,因为他在培养反社会的人才。
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探索德育渗透的基本方法:
1.健全组织机构,为课堂德育渗透提供外界驱动和保障
课堂德育渗透的实施如果只从课堂教学内部进行探讨,而没有学校相关的政策支持和管理保障,也不可能激发教师去深入的实践。也可以这样说,如果没有学校管理的支撑,教师也就缺乏一种外界的驱动。课堂德育渗透的管理保障不仅仅要在组织机构、管理制度上有所体现,还应该在提升专业教师素养及教学各个环节的管理上下功夫。要跟学校的办学理念结合起来,要把专业教育与人文教育结合起来,教师要把专业科研与德育科研结合起来。
2.德育渗透要讲方法、讲场合,有机的与专业教育融合
在专业课教材中、课堂的组织过程中蕴涵着丰富的德育资源,有效的利用不仅可以提升专业教学的质量,还可以完成德育教育。
如在布置课后作业时,鼓励同学们相互讨论,但坚决反对抄袭;在实验和实训时,要求学生严格遵循实践程序,切实按照规范化要求进行每步操作,使学生懂得每一项技术都蕴涵着深刻的科学道理,并要求学生耐心、细致、全面地观察实验现象,充分尊重实践事实,及时记录实验现象和数据,如实填写实训报告;在课堂的组织过程中针对学生的学习状态进行德育渗透等。
3.教师要言传身教相结合
在专业课课堂教学中教师不仅以自己的语言来影响和教育学生,教师的行动更是无声的教育和最有影响的榜样。由于青年学生出于对教师的尊敬和崇拜,往往把教师视为自己的楷模,加以模仿和学习,可以说教师的一言一行都对学生具有熏陶感染和潜移默化作用,因而,加强课堂教学中教师的言传身教等人格力量的德育功能,其中特别是身教的作用就显得十分的必要。首先,教师必须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对学生中模糊的认识或错误的观点要帮助澄清或予以纠正,切忌将社会中的不良风气带进课堂,片面的看待个别社会问题;其次,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表现出崇高的敬业精神和高尚的师德,引导学生热爱自己的职业,形成巩固的专业思想;第三,教师要有扎实的专业基本功、知识渊博、语言表达、板书等教学能力强,这样才能引导学生勤奋学习,形成良好的学风。
四、总结
学校是培养高素质人才的基地,良好的道德品质是每个人所必须具备的。学校的德育教育任重而道远,在重视“两课”等德育教学环节的同时,一定要注重其他课堂中的德育渗透,每个教师都应该结合本专业的特点,培养学生正确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从思想品德、文明素养、心理健康、创新意识、法制意识、行为规范等方面因势利导进行德育渗透。不能忽视德育工作“润物细无声”的教育作用,只有这样才能达到智育教育和德育教育的双赢。
免责声明以上文章内容均来源于其他网络渠道,仅供欣赏,不代表本站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仅供学习和参考。如有涉及到您的权益,请来信告知(email:qsllxy@163.com),我们核实后会立刻删除。
省级期刊
月刊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Oral Science杂志
SCI期刊
季刊
统计源期刊
月刊
统计源期刊
月刊
省级期刊
月刊
统计源期刊
双月刊
省级期刊
月刊
北大期刊
季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