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4-12 15:22:00
教与学在教学过程中是不可剥离、相互锁定的整体。课堂教学中的教师和学生既是信息的接受者,又是重组者、传递者和生成者,教师和学生都处于多元变动的交互作用之中。就在师生交互作用的过程中,师生之间呈现出有机关联性的行为,并不断推进教学活动的展开与目标的实现,使教学活动成为师生共同参与的动态生成过程。
“新基础教育”认为,教学过程是师生为实现教学任务和目的,围绕教学内容,共同参与、对话、沟通,产生合作活动,以动态生成方式推进教学活动的过程。教与学在教学过程中是不可剥离、相互锁定的整体。课堂教学中的教师和学生既是信息的接受者,又是重组者、传递者和生成者,教师和学生都处于多元变动的交互作用之中。就在师生交互作用的过程中,师生之间呈现出有机关联性的行为,并不断推进教学活动的展开与目标的实现,使教学活动成为师生共同参与的动态生成过程。
信息技术课程以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为目标,信息技术课具有本身的特性:第一,综合性,涉及的知识领域更加广泛。第二,发展性,信息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无论是硬件还是软件。技术都在不断地创新中。第三,信息技术课大部分的应用知识都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和操作性,因而信息技术课存在更大的可能性,一方面学习活动的结果较难预设,另一方面,课堂中呈现丰富的教学资源。这些资源开发利用得好,课堂会精彩纷呈:开发利用得不好,就会产生适得其反的结果。那么如何才能有效地利用这些资源(尤其是学生资源),提高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呢?
一、开放、弹性的教学设计为互动生成提供前提保证
课堂的教学设计与课中的互动生成是一个不可剥离、相互锁定的整体,教学设计是一种静态的“作战方案”。教学过程中的互动生成则是动态的“实战过程”。“作战方案”既要为“实战过程”提供思想和策略的支撑,也要为“实战过程”留有灵活和弹性的空间,而“实战过程”中不仅需要体现作战方案的思想和策略,还要根据实际情况对作战方案做出灵活的动态调整.开放和弹性的预设为师生互动生成提供前提保证。
信息技术课的教学设计不仅要备教材,还要备学生,另外教学中使用的软件也是教学设计中应该考虑的因素。备教材不仅要关注本课的教学内容,还要考虑本课内容与前后课之间的联系、学生已有经验的关联性.以及本课内容在整个单元中的地位。信息技术课的教师跑班较多,每个班一周一课时。对各个班的学情要加以分析,采用不同的教学策略。另外,教学用的软硬件也是至关重要的,当前使用的是否为最新版本的软件.与学生家中使用的软件有何差异,在教学设计中都要加以考虑。
二、挖掘学生的“原始资源”。实现资源生成
学生是重要的教学资源.学生已有的经验、能力和兴趣是教学得以开展的“基础性资源”,要让学生活动起来,就要通过设计开放式的问题、情境、活动,使学生能够联系自己的经验、问题、想法进行交流,开发学生的“原始资源”,实现课堂教学的资源生成。
信息和信息技术的基础知识是信息技术课重要的教学内容。教材的第一课就是《信息与信息技术》,学生第一次上课,带着强烈的好奇心走进了机房,但本课的教学内容与学生的想象出入较大,如果上不好.学生对信息技术课的热情就会大大降低。而本课的内容理论性、概念性较强,如何让学生也能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呢?学生是带着极大的学习热情进入到课堂教学中来的,要让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教学巾来,必须要激活他们这种原始性的资源。以学生熟悉的身边事为切入点,让学生说说人类是如何获取信息、传递信息、加工信息的,这样的问题让学生有话可说,学生很自然地想到眼睛看、耳朵听、鼻子闻、嘴巴尝、用手摸等多种方法,但如果要观察的目标很远或者很小,肉眼无法看到,该如何解决呢?学生会联想利用望远镜、显微镜等工具。通过这样循序渐进的引导.信息技术的发展也就渐渐清晰了.一堂原本枯燥乏味的理论课在学生的参与中变得生动起来,高深的理论知识在学生看来也变得简单了。他们觉得这些知识都是他们自己说出来的,教师在课堂中穿针引线,激活了学生原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让学生建构起有关信息与信息技术的新知识。
三、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动参与者
传统的课堂以教师为中心,学生处于被动局面。要改变这一局面,就要求教师转变教学方式,还给学生主动学习的时间.还给学生主动学习的空问.还给学生主动学习的工具,还给学生主动学习的评价权。
在《认识计算机》这一课中,学生要了解计算机各个部分的名称及作用,如果只靠教师讲解.学生听来会觉得索然无味,效果也不好。学校里有许多淘汰的旧机器,这些可以作为学生学习的工具,让他们四人一小组,自己去拆一拆,摸一摸。同伴之间的交流、质疑让他们有了进一步的提高.对于解决不了的问题他们会向教师提出来,这样,教师讲解的是学生迫切想了解的知识.他们听来津津有味.学习效果也就大大提高。
四、利用学生生成性资源,师生共同推进课堂教学进程
在师生共同参与的课堂教学中,教学的推进不仅仅是靠教师一个人的力量.学生的行为也会影响教学活动的开展,这个影响有可能是促进教学活动,也有可能会阻碍教学活动的开展。作为教师,首先要具有教学的机智,能敏锐地捕捉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产生的各种资源,并且要及时地筛选出有用的资源,加以利用。信息技术课的许多技能都不是唯一的,可以有多种实现方法,信息技术的教学内容也不仅仅局限于教材中介绍的知识,在学习一个基础知识时会引申出相关的知识,在学习一个技能时,也可以用多种方法实现.学生的智慧有时连教师也为之惊叹.课堂上的精彩是教师在课前无法预设的在《认识“我的电脑”》一课中,有个内容是让学生了解菜单栏,学生在自主探究中,不仅发现了菜单栏中的多种命令,还发现了多种特殊符号,他们通过进一步的研究发现:带有三角的命令表示还有下一级子菜单,带有省略号的命令表示这个命令有对话等等。这些内容是教材中没有的.也是教师事先没有预设的.学生如果能够自己提出来,教师就能在教学中发现问题的所在。再让学生作进一步的研究.虽然只是一些小小的符号。但是在入门教学中,让学生能关注到一些符号的含义,认识到并作进一步的研究,无疑会对学生以后学习其他的软件产生影响.在不知不觉中提升了学生的信息素养。
信息技术的课堂是由师生共同构建的,学生不仅是接受者、听者、答者、学习者,而且是发现者、参与者、问者、讨论者、主动活动的策划者、践行者、自控互控和自评互评者。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需要将关注点集中到学生的身上,充分发挥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才能实现教学活动的双向互动,才能通过教学活动培养学生主动、健康发展的意识和能力,才能达成信息技术课的教学目标,真正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
免责声明以上文章内容均来源于其他网络渠道,仅供欣赏,不代表本站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仅供学习和参考。如有涉及到您的权益,请来信告知(email:qsllxy@163.com),我们核实后会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