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家园网,学术咨询热线:13973556650
按学术家园网发行地区分类查找

建构主义下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探究

时间:2023-04-12 15:22:00

本文在分析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现状和存在的主要问题的基础上,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指导,就如何转变传统教育理念,改进教学方法,促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进行了探讨。
   一、引言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教育必须顺应时代的要求,为社会输送既具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又具有一定的专业知识水平的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但是,长期以来,我国高校大部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仍然采用行为主义的学习理论,强调S-R(刺激一反应),认为学习者只是对外部刺激作出被动反应,在这样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模式下,学生缺少独立思考的时间和空间,其主体地位得不到体现,致使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自主学习的能力得不到充分发挥,也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而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则可以帮助我们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使理论能更好地和实际相结合,进而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二、建构主义理论的主要内容
  建构主义理论被认为是目前最具有前景的学习理论之一,其源于瑞士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的"发生认识论",是继行为主义和认知主义之后出现的教育心理学理论,9O年代逐渐受到重视。建构主义认为,儿童是在与周围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中逐步建构起关于外部世界的知识,从而使自身的认知结构得到发展。儿童与环境的相互作用涉及到两个基本过程,即"同化"和"顺应"。同化是指把外部环境中的有关信息吸收进来并结合到儿童已有的认知结构中去;顺应是指外部环境发生变化,原来的认知结构无法同化新环境提供的信息时引起儿童认知结构发生重组与改造的过程。可见,同化是认知结构数量的扩充一图式扩充,顺应则是认知结构性质的改变一图式改变,认知个体就是通过同化和顺应这两种形式达到与周围环境的平衡。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人的认识不是由外部世界的刺激直接给予的,而是外界刺激与认识本体内部心理过程(态度、需要、兴趣、爱好及原有的认知结构)相互作用的结果;学习是获取知识的过程,而知识不是通过教师的传授获得的,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景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于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源,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获得的。在这个过程中,教师是意义建构的帮助者,而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意义的主动建构者。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情景"、"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是学习环境的四大要素。该理论强调在教师的指导下,以学生为中心,学生是认知的主体,是意义的主动建构者,而不是外部刺激的被动接收者和被灌输的对象,教师对学生的意义建构只是起着帮助和促进作用;建构主义强调"情景"对意义建构的重要作用,认为学习总是与一定的情景相联系,学习者在实际情景下,利用自己原有认知结构中的有关知识去同化和顺应当前学到的新知识,随着同化和顺应的循环,学习主体形成了对知识的建构;建构主义同时强调协作学习和会话、交流对意义建构的关键作用。
由此可见,建构主义是对传统学习理论的批判和发展,它为贯彻实施05方案奠定了理论基础。那么在实际工作中,我们应该如何利用这一理论来指导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呢?

   三、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的运用
  1.确保学生的主体性,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参与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学生不是被动地接受外在信息,而是主动地根据原先的认知结构注意和有选择地知觉外在信息,建构当前所学知识的意义。也就是说,学生要激活自己的思维,在原有的认知结构、知识背景和信念的基础上,寻找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从而把新知识纳入到原有的知识结构中去。通过符合他们的实际需要和成长规律的教育形式、教育活动,启发、诱导他们自主地去认识世界、理解人生,树立与当代主流社会意识相一致的政治思想观念和价值理想。

  2.创设合理的情景,让学生学会建构学习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情景是学习环境中的四大要素之一。情景是有利于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意义建构的学习环境,在此环境中学生可以利用各种工具和信息资源(如文字材料、书籍、音像资料、CAI与多媒体课件以及因特网上的信息等)来达到自己的学习目标,所以创设合理情景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设计的重要内容之一。
传统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主要以教师、教材为中心,无法提供生动直观的图象资料,教学形式单一枯燥。随着电子、通信和信息处理技术的发展,大量的现代教学媒体应运而生,同时国内外大量历史图片、录象资料的公开,也给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提供了丰富生动的教学素材。因此,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要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指导,恰当地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努力创设真实情景,使之既接近学生现实的生活经验,又与社会经济发展的实际相一致。
    3.重视"协作、会话",使师生、生生之间有效互动
  所谓"协作"与"会话"是指学习过程中人和人之间的交流、讨论与合作。"协作"贯穿于学习过程的始终,"会话"是协作过程中不可缺少的环节。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人的认识活动只能在一定的社会文化环境中完成,每个学习者都以自己的方式在学习的环境中理解到事物的某些方面,因此,学习者与周围环境的交互作用,对于学习内容的理解非常重要。而协作与会话这种社会性相互作用在教学中的主要体现形式就是合作学习和交互式教学。
而当前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传统的教学观念在一些教师的头脑中还不同程度地存在,教师习惯于"我说你听"或"我讲你记",习惯于搞"满堂灌",却不习惯师生双方的共同讨论和相互交流;同样,学生习惯于"满堂随"或被"牵着走",却不习惯自学,不习惯向老师学习、向同学学习,不习惯同学之间的交流与合作,这种现象和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育目的是背道而弛的。因此,按照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观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应加强协作,强调"学习伙伴"的重要性,提倡合作学习和交互式教学。
  4.树立动态的知识观,让学生学会反思
  建构主义理论强调,课本知识尽管包含真理性认识,但它只是一种关于各种现象的较为可靠的假设,是对现实的一种更可能正确的解释,而不是绝对正确的最终答案。思想政治理论知识更符合这种特点。但长期以来由于"应试教育"的影响,在思想政治理论知识的学习中出现了机械化、教条化的倾向,即把理论知识看作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真理、生搬硬套的教条等,有些人甚至把理论知识强化记忆到大脑中,长时间甚至终生都不改变,这显然不利于学生良好认知、知识结构的形成。
  5.更新传统的观念,转变教师角色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在教师的指导下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理念,即教师不再是传授知识的权威,而是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给他们更多的机会和充分的时间去从事探究发现知识的自然过程,让他们主动建构自己的知识体系。教师还要为学生创设符合教学内容要求的合理情景,帮助学生建立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同化"或"顺应"当前所学知识的意义;并努力营造自由、民主、平等、和谐的教学氛围,采用尊重学生主体作用的支架式教学方式,组织学生协作学习,实现"师生互动"、"生生互动",让学生真正感到思想政治理论课学而有用,进而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四、结束语
  从以上的分析中可以看出,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一些积极观点来指导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有着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这对于培养学生的集体意识和协作精神,对于学生自主学习习惯的养成和自信心的树立,以及健全人格的培养和塑造必将起到积极的作用。但事物都是两面的,建构主义理论也不例外,它过分强调非理性学习,一味追求情景创设,因此,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我们切忌重蹈教条主义,生搬硬套,一定要结合思想政治理论课自身的特点进行针对性的探索,建构切合国情实际的教育教学的新理念、新模式,推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向纵深发展。
 

免责声明以上文章内容均来源于其他网络渠道,仅供欣赏,不代表本站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仅供学习和参考。如有涉及到您的权益,请来信告知(email:qsllxy@163.com),我们核实后会立刻删除。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