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家园网,学术咨询热线:13973556650
按学术家园网发行地区分类查找

浅议课堂师生互动的有效策略

时间:2023-04-12 15:22:00

有效的课堂师生互动是课堂焕发生命活力的重要途径。本文从教学环境的创设、教师教学观念的转变、相关内容的教师培训、教师课堂管理及对课堂生命要素的关注等五个方面论述了课堂师生互动的有效策略,旨在为课堂教学效率和质量的提高提供拙见。

  当前,新课程已经在全国各地中小学实施。对新课程中师生角色行为的转变及师生课堂交往成为人们关注的问题,也成为教育领域讨论的热点问题。在新的课程理念中,凸显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重视师生课堂中的有效交往,提高师生互动生成的新知识的比例,应成为课程改革中课堂教学改革的中心问题。结合教育研究的结果及自身教育实践,我对更好的促进课堂师生互动提出如下建议,与各位同行共同商榷。

一、创设良好的教学环境,促进课堂师生互动

教  学环境是学校教学活动所必需的客观条件的综合。

  首先,物理环境作为教学中有形的、静态的硬环境部分影响着课堂中师生的身心活动。在物理环境中班级规模又是影响学生行为和师生交往的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它首先影响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的机会和程度。在一个人数少、规模适宜的班级内,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参与课堂讨论,回答教师问题,与教师和其他同学开展正常的交往活动。而在我所调查的地区,班级规模达、人数较多是课程改革实验班普遍存在的难题,所以,只有一部分学生能参与正常的课堂活动,而性格内向或能力较差的学生由于环境因素而被剥夺了课堂交往的机会。除此之外,课堂中的座位编排也会影响课堂师生交往,而座位编排直接受班级规模和教室空间的限制。创设宽松的课堂教学物理环境,决策权在于教育行政机构和学校管理者,当具备足够的空间时,教师可以尝试通过座位的编排改善师生交往,在空间容许的情况下,把座位排成马蹄形或环形,教师可以在教室里不断走动,能顾及到教室中的各个区域;还可以把小组长安排在全组可以看见的中心位置,把特别安静的学生安排在组长对面或面对比较健谈的组员,把讲话过多的组员安排在指定的组长旁边,通过减少对视机会缩短其参与时间。

  另外,课堂心理环境作为教学中无形的、动态的软环境对师生互动也具有重要意义。在课堂中,师生之间健康、和谐的交往有助于形成良好的课堂气氛;良好的课堂气氛又有利于师生间的有效互动。在教学中师生间建立相互尊重、彼此信   任、和谐合作的师生关系,必然要以情感为纽带,教师以满腔热情与学生相处,尊重学生,平等的对待学生,给学生以亲切感和信赖感,学生就会愿意接近老师,并与老师合作。老师具有亲和力的的交往态度,可以解除学生在课堂中的压力感,;老师富于民主的课堂控制和对学生发自内心的热爱、期待和宽容,可以为学生创设民主、宽松的教学环境,学生与老师交往的主动性自然会在这样的环境中毫无拘束地表现出来。

  二、转变观念,突出课堂师生互动的目的性价值

  课堂教学是师生双向互动的活动过程,这种互动的学习不仅具有工具价值,更为重要的是它的目的性价值。传统教学中,人们过分关注师生互动的工具性价值,忽视互动本身以及互动结果的价值,所以,在以往的教学中,师生互动只是为提供教学条件和课堂气氛而存在,与知识学习本身没有直接关联。事实上,对于老师来讲,教学的目的不是为“教”,而是在互相学习中,不断拓展自己的生命空间,不断实现心灵转换,不断创造新的自我;而对学生来讲,师生互动本身就是一种价值的体现。通过师生交流、沟通,学生不断汲取一切有利于学生发展的知识、信息,通过自我组织,改变自己的心灵和行为方式。因而,在师生互动的学习中,教师和学生的角色行为规范发生变化。教师不再是至高无上的知识权威,学生也不再是被动的知识接受者。在课堂上,师生之间有了更多对话和商谈的机会,学生在与老师的互动学习中,体验到学习的乐趣,体验到成功的快乐!教师也会在与学生的交流中,感受教学带给自己的自豪感和成就感。
三、教师培训中,注重培养和提高教师与学生的课堂互动素质

  教师在课堂上培养、教育学生的同时,也在承受着教学生活带给自己的后果,或享受快乐,或承担烦恼,这两方面都要求教师要提高与学生的互动素质。本研究结果显示,教师在课堂中与学生的非言语互动作用明显,对师生互动效果影响较大,因此,教师培训中,对教师非言语行为的表现应给与足够重视。同时,教师言语能力作为互动的基本功,也应进一步提高。在教师培训中,不应只涉及思想观念的转变,教师课堂教学技能技巧的培训更应被重视。例如,一些具体的课堂行为——提问、反问、板书、组织讨论等技能技巧,教师也应加以训练,以提高在课堂师生互动中运用它们时的功效。另外,在互动素质中,教师的人际知觉、人际交往能力、情感表达能力也非常重要,这些因素直接影响教师的课堂交往状况和互动效果。现在,在对教师进行新课程培训的过程中,往往很重视对教师观念更新和知识更新的培训,而对于与互动相关的素质的培训,却很少涉及或不涉及,为了课程改革顺利进行,对教师进行社会心理学、教育社会心理学及师生互动的具体操作的培训是非常应当和必要的。

  四、课堂管理中,尽可能扩大学生与教师交往的“自由度”和“开放度”

  理论上,人们常说:“课堂应以教师为主导,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在实际工作中,尽管多数教师接受了这一观点,并努力将其付诸于教学实践,但受传统观念的影响,课堂中的师生互动仍以教师“动”为主,教师“动”的时间远远多于学生“动”的时间,对学生“动”的关注也还停留在较低层面。为了实现真正意义的互动,教师必须从“师道尊严”的神坛上走下来,把自己看作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在课堂教学管理中尽可能给学生自由和开放空间与老师交往。把学生看作有独立人格和独立思想的个体,容许学生在课堂中向老师质疑问难;容许学生有打破常规的观念和思维方式;容许学生用自己认可的方式去解决问题、寻找答案;容许学生在课堂中放开手、放开嘴、放开思维,而不是“小手背背后”“小嘴闭闭紧”。这诸多容许必须建立在宽松和谐的课堂环境之中,如果课堂只是教师的“一言堂”、而学生只听不说无话可说的空间,那这种课堂教学就只能是一种非交往性的教学。因此,课堂管理应改变过去“管住学生”的观念,打破课堂的安静和沉寂,使课堂成为师生、生生之间你来我望的对话、讨论,甚至争论的话语交锋的交往过程、成为老师和学生共同活动的场所。学生的主体性才会真正体现,教师才能真正发挥其在课堂中的组织和管理功能。

五、关注课堂、关注学生、关注师生互动,让课堂焕发生命的活力

  课堂在相当长的时间里都将是教育教学的主要阵地,课程改革能否顺利进行、素质教育能否真正实现,最终要落脚到课堂生活的变革。如果没有课堂的变革,仍然沿袭旧有的认识和课堂模式,课程改革就无从进行,新课程理念就无法真正落实到具体的课堂教学中。而新型的课堂必须以学生发展为根本,以促进学生发展为取向,注重学生自主学习和实践探究;强调课堂互动,关注课堂中愉快和谐的群体生活和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让学生成为活动的主体,成为课堂的主人。学生不再是教师命令控制的一个整体,而是一个被来自各方面的信息驱使的不断变动的组织。课堂教学蕴含着巨大的生命活力,只有师生在沟通和交往中有效互动,体现各自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只有师生的生命活力在课堂教学中得到有效发挥,学生在课堂中获得多方面的满足,教师在劳动中闪现出创造的光辉和人性的魅力,课堂才会真正焕发出生命的活力!
 

免责声明以上文章内容均来源于其他网络渠道,仅供欣赏,不代表本站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仅供学习和参考。如有涉及到您的权益,请来信告知(email:qsllxy@163.com),我们核实后会立刻删除。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