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4-12 15:22:00
加快产业结构优化和升级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内在要求。我国在技术引进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技术引进结构不合理,技术引进的消化、吸收和创新能力弱等方面。为此,应加强宏观调控和统筹规划;完善国家技术创新体系;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加强生产学研联合。
一、我国国际技术转移对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分析
我国技术引进总体上呈上升趋势,从1950—2002年我国采用多种方式共引进技术52733项,总金额为1732.98亿美元。尤其1999—2003年,我国引进国外技术总额的42%。通过引进大批先进技术和关键设备,推动了我国产业结构的调整与优化,促进了传统产业的升级换代。国际技术转移在时间序列上表现出的阶段性与我国产业结构升级的轨迹之间是否存在一致性?为此从产值变动的角度分析一下我国产业结构的升级过程。
根据对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技术引进阶段的划分,可以看出,1981—1986年,对应于技术的大规模引进,轻工业在工业总产值中所占比重持续下降。1987—1994年,我国技术引进工作处于停滞徘徊时期,与此同时产业结构升级在轻重工业比重方面也处于徘徊时期,轻工业所占比重一直在48.2%和46.3%之间波动。1995年我国技术引进的徘徊状态发生巨大改变,与此对应我国轻工业产值的比重也在1995年下降了3个百分点。1995年后至今,我国技术引进快速发展,轻工业产值也从1996年的48.1%下降到30.0%。
根据霍夫曼定理,轻工业产值在工业总产值中比重的不断下降体现了我国工业结构升级的过程。可以看出1997—2005年,随着我国技术引进项目的不断增加,霍夫曼比例系数逐渐下降,这证明我国产业结构的升级过程与技术引进步伐在时间序列上呈现出较为明显的一致性。
从区域角度分析我国技术引进的地域分布与产业结构升级的地域性差异,并找出二者问的关系。
通过分析可以看出:首先,在所分析的时间跨度内,五大高技术产业的技术引进额和产值在东部地区最为一致,即随着产业引进技术比重的不断增加,其产值也随之增加。中部地区技术引进和产值之间的变动趋势并未呈现出明显的一致性。其次,我国高技术产业技术引进存在明显的地区差异,其中东部地区技术引进所占比重一直在80%左右波动。这种差异同样体现在产值上,技术引进高速增长的地区同时也是相应产业迅速成长的地区。并且,东部地区技术引进对产值的拉动作用高于中西部地区,或者说东部地区技术的溢出效应大于中西部地区。
因此可以得出:我国的技术引进呈现出明显的区域差异,这将在一定程度上加剧我国经济发展由来已久的东西部差异。产业结构升级不仅仅指产业结构在总量上不断向高度化和合理化的方向发展,更应该包括地域上的协调。因此,推动我国产业结构升级必须逐步调整我国目前的技术引进政策,有步骤有计划的向中西部地区倾斜。
二、我国以技术引进促进产业结构升级中存在的问题
(一)技术引进结构不合理
我国引进技术偏重于技术层次低、劳动密集型的行业和中小项目,技术密集型和高新技术产业的引进技术少。引进技术中硬件多,软件少,硬件中成套设备多,关键设备少。在为数不多的成熟型先进技术产业的合资企业中,外商虽向我国转让了部分关键技术,但对核心技术封锁甚严。成套项目引进虽然见效快,但花钱多,且不利于我国科研、设计和制造水平的提高。技术引进结构欠合理,不利于提高我国技术档次及优化产业结构,同时也使引进技术的上游产业、配套产业、相关产业得不到发展,限制了产业结构升级对经济发展的带动作用。
(二)技术引进中的消化、吸收和创新能力弱
技术引进具有明显的外延扩大特征。世界经验表明:成功的技术引进,使后来者可以通过发挥客观上存在着的后发优势,以相对较少的代价来加速经济发展与技术进步,但这决不意味着简单的“拿来”,如果不能消化、吸收外来“先进成果”,形成自己的新特色,那就永远不可能后来居上。
近年来,我国固定资产投资中50%的设备需要从国外进口,说明国内技术资源的严重不足,技术改造在一定程度上拉动了国外制造业的发展。究其原因是长期以来我们对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与创新不够,技术改造、技术引进与消化吸收、自主创新相脱节,即重“引进”轻“消化”。
(三)技术转移激励政策不完善
现实中大部分项目都是科技计划而不是企业需求。造成需求不足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如技术成果不成熟、可操作性差、企业决策者科技意识淡薄、企业缺乏资金保证,企业与科研机构缺乏共同利益等,其中对科技人员的激励措施也不容忽视。能否充分发挥科技人员的积极性,是技术转移能否实现的关键因素。目前,我国缺乏激励科技人员从事技术转移工作的有效措施。如科技人员晋升职称只看论文和科研成果,从事技术转移的科技人员晋升职称受到限制;科技成果转化后取得的效益同科研人员的收入不挂钩,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科研人员将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积极性。
三、我国利用国际技术转移促进产业结构升级的对策思考
(一)加强宏观调控幂“统筹规划
世界经验表明,由国家组织推动技术引进向高层次发展并坚持以发展自主创新能力的技术引进战略是一条成功的道路。我国也应走这一道路,从技术引进的目的和方式上做出重大调整和转变。方式上要从单纯引进生产线、成套设备向主要引进软件技术和必要的关键设备转变,大幅度提高软件技术引进的金额比重;对象上要逐步侧重于产业基础技术、主导技术和高新技术;目的上要从生产使用与替代进口转向以消化创新、参与国际合作为主。
(二)完善国家技术创新体系
制定技术引进、消化吸收、自主研发与创新的行业技术振兴计划,特别是制约我国经济发展的关键性行业,要把一些创新项目纳人到相关的国家科技计划之中。与此相对应要制定一整套法规和政策体系,如技术引进的产业政策、技术政策、消化吸收与创新政策、资金支持政策等,以规范各方面的技术引进行为。
(三)加强知识产权保护
知识产权制度是影响技术引进良性循环的必要机制。随着改革开放和市场化进程的加快,我国引进技术的商品化和市场化趋势越来越显著。因此,正确认识和处理引进技术在生产和交换过程中的性质和权属一技术产权,是新的企业运行机制下迫切需要探讨和解决的问题,也是技术引进良性循环宏观控制的必要条件。
(四)加强产学研联合,促进国际间合作交流
积极探索新形势下实现“赶超”目标的技术创新新型合作关系,不断优化技术创新的资源配置,加强产学研联合。同时积极瞄准国际先进领域,争取国际间的合作交流,掌握和跟踪技术发展动态,努力抢占制高点,为促进产业的跨越式发展奠定基础。
免责声明以上文章内容均来源于其他网络渠道,仅供欣赏,不代表本站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仅供学习和参考。如有涉及到您的权益,请来信告知(email:qsllxy@163.com),我们核实后会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