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家园网,学术咨询热线:13973556650
按学术家园网发行地区分类查找

技术进步对中国产业结构升级影响研究

时间:2023-04-12 15:22:00

我国要不断利用开放条件,促进产业结构升级,重要的是重视“二次创新”,提高引进技术的有效性,最终增强自主创新能力。

  l产业结构及产业结构升级

  1.I产业结构

  产业结构,即国民经济的部门结构,是指生产要素在产业部门间的比例构成和它们之间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联系,主要包括农业、工业、服务业三次产业之间的比例关系各行业之间的比例关系等。世界上较为通用的产业结构分类方法是根据社会生产活动历史发展的顺序来划分的:产品直接取自自然界的部门称为第一产业;对初级产品进行再加工的部门称为第二产业;为生产和消费提供各种服务的部门称为第三产业。

  三次产业之间的结构是不断变化的,具体趋势如下:第一产业的增加值和就业人数在国民生产总值和全部劳动力中的比重,在大多数国家呈不断下降的趋势;第二产业的增加值和就业人数占的国民生产总值和全部劳动力的比重在2O世纪6O年代以前,大多数国家都是上升的。但进入2O世纪6O年代以后,美、英等发达国家工业部门增加值和就业人数在国民生产总值和全部劳动力中的比重开始下降;第三产业的增加值和就业人数占国民生产总值和全部劳动力的比重各国都呈上升趋势。

  1.2产业结构升级

  产业结构的升级包括产业间结构的变化和产业内的升级这两种基本方式。

  从宏观角度考虑,产业结构升级是指在特定的国内外经济环境和资源条件下,按照一般的产业结构演进规律,采取一定的措施,不断提高产业的结构层次和发展水平,以保障国民经济长期持续增长的一种经济活动。

  从生产效率的角度考虑,产业结构升级是生产效率的转化过程,就是社会生产效率由低到高的改进和转化,是整个生产体系的改进和提高。产业升级是一个系统化工程是从量变到质变的积累,是一个逐步演化和提升的过程。

  2技术进步与产业结构升级关系的理论

  2.1技术进步是产业结构升级的转换型动力

  加快产业结构优化和产业升级,是经济发展战略调整的长期任务。其中技术变化是产业结构变化的重要内在动因。在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的演变过程中,通过技术创新技术变革等技术进步而实现对原有的产业部门的改造并且建立新兴产业部门,从而导致的产业结构的变化。在现代经济中,技术进步与创新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内生变量,引起产业结构变化的技术动因反映了技术进步与创新对产业结构演变的作用和影响。
技术进步与创新对产业结构的影响和作用大致可以归纳为:技术进步与创新使生产力提高,促进社会分工的发展,形成新的产业分工;技术进步与创新使劳动生产力提高,劳动力发生转移,使产业结构产生变化。所有这些作用和影响会使产业内部的生产要素构成不断高级化,使产业结构不断高级化。世界超级大国美国即是技术进步促进产业结构升级的典型代表(见表1)。

 

  技术进步对产业发展过程的劳动力就业结构产生重要影响。随着技术进步和发展,劳动力从第一产业向第二产业、再从第二产业向第三产业转移。第一产业劳动力比重下降,第二产业劳动力比重增加,第三产业劳动力比重逐步上升,这一变化过程既是技术进步的反映,又对技术进步起着推动作用。

  2.2技术进步的途径

  技术进步的途径有两个:第一,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要采取措施帮助企业增加技术创新所需的自有资金。要不断完善投资管理制度,使得企业通过市场竞争实现“优胜劣汰”,形成“提高效益一资金积累一技术创新一提高效益”的良性循环,从根本上解决技术创新中的资金问题。第二,技术转移。曼斯菲尔德认为,国际间技术转移分为垂直转移和水平转移。垂直转移是指把甲国关于基础科学研究成果转到乙国的应用科学中或者把甲国应用科学应用的乙国的生产领域。水平转移是指把甲国已经应用于生产的新技术应用到乙国的生产领域,包括物质转移、技术和人才转移、设计转移。一国要得到国外先进技术可以通过“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的方法,主要包括从国外进口新产品、仿制;从国外购买专利权、设计,在国内生产;接受国外援助,派人出国学习;从外资企业学习新技术;引进高新技术人才;建立创新机构、促进技术创新,必要时在国外建立研发中心等。
 

 3中国产业结构变迁演进进程

  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的产业结构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第一阶段是从2O世纪5O年代初到7O年代末,中国迅速改变了半殖民地经济的特点,初步奠定了工业化的基础。第二阶段从1979年开始到2O世纪9O年代初,中国实行改革开放不断调整产业结构,使中国进入了工业化的中期阶段。第三阶段从上20世纪9O年代初中国提出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以后,至2020年左右,中国将在实现工业化的同时,完成初步信息化。

  3.1建国初中国产业结构的基本情况

  建国初期,我国农业基础薄弱、工业素质不高、服务发展滞后,在整个产业构成中,农业居主导地位,工业基础薄弱、技术落后、门类不全。工业整体水平基本上处于手工作业状况,根本谈不上工业化和工业体系。只能“造桌子椅子,能造茶碗茶壶,……还能磨成面粉,还能造纸。但是,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造。”工业结构极为简单,生产水平极为低下。1952年,第一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达51.0,第二产业增加值占20.8%,第三产业增加值占28.2。第一产业劳动力所占比重为83.5,第二产业劳动力所占比重为7.4,第三产业劳动力所占比重为9.1。

  3.2体制过渡期的产业结构演变

  从第一个五年计划到1978年的2O多年间,经济发展模式的一个根本特点,是在前苏联计划经济模式的影响下,在整个经济发展过程中始终贯彻着计划经济的思想,全部的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都是在计划经济的模式下取得的。这个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模式虽然创造了很大的经济成就,但也造成了很多的失误并因此遭受了巨大的损失。直到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开始探索适合本国国情的新的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终于找到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伴随着经济的持续增长,我国三次产业的CDP结构逐渐发生了变化,第一产业比重有逐步缩小的趋势,而第一和第三产业所占比重近年来有所增加,从业人员主要从第一产业向第二和第三产业转移。1998年,我国第一产业总产值为24516.7亿元,其中农、林、牧、渔业分别占58.1、3.5、28.5、9.9,与1990年64.7、4.3、25.7、5.3相比,农业产值比重有较人幅度的下降,牧业和渔业有一定程度的提高;粮食作物占农产品总产量的比重由1994年的76.7下降到1998年的73.6,经济作物产量所占比重上升了3.1个百分点,农业内部结构趋于合理。

  4引进技术促进我国产业结构升级的实证分析

  4.1产业技术升级对我国产业结构的影响

  在经济全球化趋势不断加强和我国经济开放程度不断加大的背景下,如何充分利用国际技术转移促进我国技术进步,促进国内产业结构优化和产业升级,成为我国经济发展战略研究的重要课题。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技术引进以及利用技术引进促进产业升级的方面取得了令人注目的成绩,但也存在着诸如引进结构不合理、消化吸收能力弱和技术引进的成效差等问题。

  第一,技术进步加快工业化进程。

  改革开放以来,以技术引进为主要特征的技术进步加快了工业化进程,推进了产业结构的快速变化,产业结构呈现出一定的升级特征,但主要是第二产业发展较快,第二产业所占比重已达到上中等收入国家水平。
 

第二、增长方式粗放,环境受到一定程度破坏。

  自然资源利用率低,单位产出的能源、资源消耗量大我国主要工业产品能耗远高于国际先进水平,如火电煤耗高出22.5,大中型钢铁企业吨钢可比能耗高出21。而我国人均资源占有量少,资源供给压力明显上升。支柱性矿产如石油、富铁矿、铜、锰、铝土矿等储量不足,供求缺口较大。

  第三、技术引进与消化吸收没有同步前进。

  在技术的消化、吸收和创新方面“重引进,轻消化吸收”,以致造成了大量的浪费。引进技术与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本来同属一个完整的技术系统,然而我国目前出现了某种程度的脱节,不能有力地促使引进技术企业对引进技术进行充分的消化吸收。此外,目前我国技术市场管理尚不完善,使潜在的消化吸收企业对创新技术的预期收益大打折扣,从而没能形成一个有效的外在机制,以促进企业进行消化吸收。

  4.2技术引进的成就及政策建议

  近几年中国的技术引进主要涉及机械、电子、能源、交通、信息和化工等领域,而这些行业都是跨国公司投资进入最集中的行业。可见中国技术引进的主要产业与跨国公司进入的主要产业是相一致的,从而积极推动了中国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以2003年为例,中国的技术进口主要集中于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电力、热水的生产和供应业、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等领域。而同期中国FDI的产业重点也是以制造业为主。因此,可以说跨国公司的技术转移推动了中国产业结构由低生产率、低技术含量、劳动密集型产业向高生产率、高技术含量和资本、技术密集型产业转化。行业内部也从低技术含量、低附加值的产品和服务向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的产品和服务转变。

  我国要不断利用开放条件,促进产业结构升级,重要的是重视“二次创新”,提高引进技术的有效性。“不是不要引进技术,而是要把引进技术充分消化、吸收并再创新。”要加强对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和再创新。长期以来,在“以市场换技术”的思维定势下,我国工业重技术引进,轻自主创新,陷入“引进一落后一再引进一再落后”的怪圈。高新技术产业要实现跨越式发展,尽快缩短同发达国家的差距,必须依靠自主创新。2O世纪6O年代,韩国和我国工业水平相差不多,甚至很多产业起步比我国晚,但韩国在引进技术后,非常注重消化、吸收、再创新及再出口,政策坚定,组织有序,且持之以恒。所以,我国应该借鉴发达国家的先进经验,在技术引进的过程中注重消化吸收,重视二次创新,增强技术引进的有效性,最终增强自主创新能力。
 

免责声明以上文章内容均来源于其他网络渠道,仅供欣赏,不代表本站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仅供学习和参考。如有涉及到您的权益,请来信告知(email:qsllxy@163.com),我们核实后会立刻删除。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