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4-12 15:22:00
本文从商业银行面临的外部风险和内部风险进行分析,深入探讨了良好的治理结构对于化解商业银行金融风险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建立良好的治理结构。
一、商业银行金融风险分析
商业银行面临的金融风险,根据其来源,大致可分为外部风险和内部风险两大类。
商业银行外部风险即风险因素来源于商业银行外部的风险,一般包括国家风险、汇率风险和利率风险。国家风险是商业银行在进行国际间资金借贷活动时发生的、与国家主权行为相关的、超出债权人所控制范围的一种信贷风险。汇率风险是商业银行在其国际经营活动中,以外币计价的资产和负债会因外汇汇率变动而引起价值上升或下跌,从而使商业银行遭受损失的风险。利率风险则是因利率变动而使商业银行受到损失的风险。
商业银行内部风险即风险因素来源于商业银行内部的风险,一般包括决策风险、流动性风险、财务风险和操作风险。决策风险所造成的资产损失一般是由于银行内部决策失误,如决策人员知识水平不高、缺乏相关金融工具操作经验、防范风险意识不强、个人主义或决策机制不健全等。操作风险一般是由于商业银行内部人员违规经营,如越权贷款或交易,做假账等。英国巴林银行的倒闭、2002年5月到12月期间工商银行河北省定兴支行原行长穆亚维串通他人骗取银行资金等都属此类。商业银行不能满足客户随时提现和必要贷款要求的危机来源即是流动性风险。财务风险主要表现在商业银行资本金不足和经营利润虚盈实亏两个方面。目前,我国商业银行的资本金充足率总体上低于8%的国际最了币际准;而1993年以来,财务制度将巨额的银行应收未收利息作为收人来反映,造成部分银行虚盈实亏。2002年1月1日财政部对商业银行实行了新的财务制度,这种情况有所改变,但是为了达到考核指标而人为调整利润等行为仍然存在。
二、商业银行良好的治理结构与风险控制
商业银行针对其面临的上述风险,应该在风险发生之前或发生时,采取一定的方法和措施以减少风险损失,确保收益。对于外部风险如利率风险、汇率风险,银行可通过一定的技术处理如资产负债比例管理、利率敞口管理、金融创新工具等进行化解和规避。但是对于内部风险如决策风险、流动性风险、财务风险、操作风险等,技术处理则不能够予以很好的解决,需要采取其他措施对这些风险进行规避,而建立良好的治理结构则是一种较为有效的措施。
法人治理就是要提供一种组织架构和制度安排,以协调商业银行各大相关利益主体之间的关系,保证各机构间独立运作、有效制衡,实现商业银行的共同经济利益。具体来说,建立良好的治理结构具有以下重要性:首先,良好的治理结构将为委员会和管理层追求目标提供适当的激励,以便符合商业银行和股东的利益,并对有效的银行监管有利,从而鼓励商业银行更好地使用资源。其次,良好的治理结构为化解风险提供了制度保障,科学有效的决策机制可较好的化解决策风险;合理的股本结构有利于减少财务风险;严格的内部管理制度和监督约束机制有利于减少操作风险。良好的治理结构对于防范和规避利率风险、汇率风险等也具有较好的作用。第三,良好的治理结构对于商业银行构建全面风险管理体系具有重要的作用。我国某些商业银行实行的客户经理制存在的问题以及商业银行向扁平化管理过渡中,合理有效的风险管理体制的建立、部门的设置等都与良好的治理结构密切相关。
当今世界各种银行有不同的公司化治理结构模型,大致可分为三种:一种是以私人股东主导的治理模式,一种是经理主导的治理模式,一种是法人股东主导的治理模式。这三种模式在股权结构上、持股的稳定性上、权力结构上都有不同的特点。但是,在构建良好的银行治理结构方面,有一定的共性。1999年9月,巴塞尔委员会发表了一份概括银行治理的文件—《加强银行机构法人治理》,阐述了良好的银行法人治理机制所必备的8条基本要素。根据这些要素,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建立健全负责的董事会。董事会在履行职责时要注意:要保持董事会的独立性;要建立股东行使权力的合理畅通渠道;保证董事会行使权力的连续性和有效性;可通过直属的各种专门委员会如风险控制委员会、激励委员会、资金委员会及有关部门对商业银行实行监控。
2.规范经营层行为。商业银行要根据经营活动需要,建立健全以内部规章制度、经营风险控制系统、信贷审批系统等为主要内容的内部控制机制。
3.建立各种监督机制,如外部监事制度等。
通过以上治理架构的规划和设置,从法律意义上建立以权力制衡为核心的静态框架,可以为商业银行科学有效运作建立良好的基础。但仅此还不够,商业银行法人治理的核心在于保证商业银行决策的科学和经营业绩的提高。权力制衡只是手段,有效的商业银行法人治理还需要若千个超出静态架构的具体动态机制,如果仅把商业银行法人治理作为“新三会”的治理结构来实践,有可能出现现代企业制度改革中的“空洞化”结果。因此,商业银行还须建立各种有效的机制,予以配合,主要包括:
1.制定明确的发展战略。发展战略,就是商业银行的长期发展定位,即发展方向、发展目标,其意义在于为商业银行投资者树立市场信心和便于对商业银行上下进行目标管理。
2.在董事会职能与职权执行上,建立科学的决策机制,避免因个人操纵造成对整个商业银行决策的失衡及其他利益关系人的损害,还要注意避免因银行股东过于分散造成的“内部人”控制。
3.建立合理、有序的业务管理制度。为了保证运行的有效性,商业银行应完善岗位责任制,规范岗位管理措施,恰当分离部门及岗位职责。
4.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其核心是要将经营层的个人收益和商业银行的利益统一起来,从而实现商业银行内部化中的双赢。
5.实现充分的信息披露。
免责声明以上文章内容均来源于其他网络渠道,仅供欣赏,不代表本站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仅供学习和参考。如有涉及到您的权益,请来信告知(email:qsllxy@163.com),我们核实后会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