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家园网,学术咨询热线:13973556650
按学术家园网发行地区分类查找

浅谈综合院校教师教育类课程设置的调查与思考

时间:2023-04-12 15:22:00

笔者通过调查研究,了解了当前综合院校教师教育类课程设里存在的问题。丈章指出,为适应基础教育改革发展的需要,必须构建教师专业化所需要的教师教育类课程体系。

  一、问题的提出

  综合院校参与教师教育培养工作是客观现实的迫切需要,是教师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如何培养适应基础教育所需要的师资队伍,充分发挥综合院校的优势,构建教师教育类课程体系,是本文研究的问题,目的是为促进综合院校教师教育改革,提供可借鉴的经验。

  二、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

  收集、阅读国内有关教师教育课程的文献资料56篇,并对6部著作进行综合分析研究。

  2.问卷调查法

  将编制好的问卷,利用假期教师继续教育培训的机会,发放给中小学教师,共发出问卷500份,其中小学教师100份,中学教师400份,收回有效问卷406份。将收回问卷进行统计学处理。

  三、结果与分析

  (一)调查的总体情况分析

1.从基本情况看(1-8题),除了学习最传统的教育学、心理学和学科教学法课程外,有62.3%的教师还通过各种途径至少学习了4门以上的教育类课程,反映了一线教师对教育类课程的逐步重视;大多数教师乐意当教师,也充分认识到教育类课程的重要性,但是由于教育类课程的学习与实践脱节,对专业课程理解片面,导致对教育类课程的投人时间非常少,没有发挥教育类课程应有的作用;此外,还有5.7%的教师认为教育类课程不重要,有18.5%的教师认为所学教育类课程对现在的教育教学作用不大,有18.9%的人不愿意当教师。

2.从对教育类课程设置与调整的认识看(9-12题),教师从实用性出发,认为教育学、学科教学法和心理学课程的重要性相对大一些,此外,还应增加教育科研方法、教育心理学课程论等课程;对于教育类课程开设的任务,教师们普遍认为其趋势是:教师的基本技能技巧—分析解决教育问题的能力—基本的教育理沦知识—终身教育的能力和现代教育理念。对于教育类课程的定位,90.3%的教师认为是主要课程,47 .5%的教师认为是专业课,39.8%的教师认为是主要专业课,53.2%的教师定位为主要公共课。

3,从提高教育教学水平的途径看,38.9%的教师是自学,78.5%的教师选择进修,89.2%的教师认为是教育实践,只有12.1%的教师愿意参与教育科研。
4.对教育类课程的学习体会,教师们普遍认为,作为师资的培训部门,高师院校、综合院校在教师教育类课程开设过程中,一定要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尤其是基础教育的实际,强调在校学生在学习中要重视教育类课程,注重教育教学技能的训练、培养和学习。

总之,根据调查反馈信息,结合基础教育和综合院校教学的实际,发现存在以下问题。

(二)教师教育类课程设置存在的问题

1.教育类课程门类少、学时少

教育理论课程是帮助学生掌握教育教学规律,提高其理论水平,培养教师现代教育观念,教学设计能力的“核心”课程。我国大多数院校在教学计划中只开了“老三门”,即教育学、心理学、学科教学法,而与中小学密切相关的课程,如教育心理学、青少年心理学等教育类课程却很少开设。而且,教育学、心理学这两门课程加起来的课时也只有l课时左右,还不到大学学习总学时的3%.而美国、日本、德国、俄罗斯等国的此类课程开设了十几门必修课和选修课,非常重视丰富学生的教育理论知识。我国要实现教师教育一体化,关键在于培养一支高规格的教师队伍。高规格的教师应具有先进的教育理念,扎实的教育理论功底,强劲的教育能力和一定的教育研究能力,而在这有限的课程和有限的授课时间内,难以培养好一个合格教师应具备的教育科研意识和教育科研能力。

2.教育类课程结构不合理

  我国绝大多数师范院校的教育类课程主要有四部分,即教育学、心理学、学科教学和教育实习,4门课程均为必修课,很少或不设为选修课。多年来,尽管中小学的教育教学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特别是新课程改革的实施,对中小学教师的素质提出了新要求,而培养教师的师范院校、综合院校的教育类课程却凭着强大的惯性周而复始。

  3.教育类课程重理论、轻实践

  在教育教学中,注重教育理论知识的传授,理论课的授课时间较多,而实践机会短缺,教育实践仅设教育见习、实习,一般是4一6周。学生在实习期间一般是听一周课,最多讲两三次课,很少有时间实习班主任工作和管理,根本谈不上了解学生情况,研究和解决教育和教学中的问题。有的院校让学生自己联系实习学校,自由安排实习时间的内容;没有实习指导教师,实习指导已经从传统意义上的跟班听课、逐人指导演变为听汇报了解情况、看实习学校的鉴定评价实习情况。整个实践环节松散,造成实习效果低下。

  4.教育类课程内容陈旧

  许多院校的教育类课程在理论层面上,开设教育学、心理学两门必修课程,大多数师范院校和综合院校也增加了一些选修课,但其课程内容的宽泛性与完整性远远达不到教师职业专业化的要求,达不到迅速发展的教育实践对师范生教育理论与技能的要求。侧而且普遍存在着知识陈旧、观点陈旧的问题,特别是在技能与方法层面上。学科教学法对教师职业的训练与考核的教材还停留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前的中小学的教学内容上,教师职业训练与考核的内容仅限普通话一项。由此可见,教师教育类课程设置与基础教育的改革和实践严重脱节。

 (三)构建教师专业化需要的教师教育类课程体系

 1.培养学生具有教师专业化的理念

  教师专业化是世界教师教育发展的趋势和潮流,也是我国教师教育改革的需要和方向。教师专业化是指教师在整个生涯中,通过终身专业训练习,习得教育专业知识技能,实施专业自主,表现专业道德,并逐步提高自身从教教师素质,成为一个良好的教育专业工作者的专业成长过程。教师的专业化要求教师既需要有深厚的学术功底,广阔的学术视野,追逐学术前沿的意识,又需要了解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同时具有热爱学生、关心学生、对学生负责的品质。因此,教师教育类课程设置时应考虑这些方面的因素,培养学生有教师专业化的发展理念。

 2.增加教师教育类课程门类,优化课程结构

 针对目前教育教育类课程门类少,结构不尽合理的现状,要培养专业化的教师,必须增加教育类课程的门类,调整课程结构。从专业化教师要求的知识结构出发,改革课程设置。
 

 (1)认识到位。从思想观念上充分认识到教学工作是一种培养人的工作,一个教师要成功地扮演好自己的角色,除了有专业知识外,更重要的是具有教育理论知识。

 (2)增加教师教育类课程门类。现在我国许多综合院校教师教育类课程的门类比以前有所增加了,但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是有一定差距。如在德国,教育类课程中设有普通教育学、普通教学论、教育经济学、教育哲学、教育史、比较教育学、教育社会学和教育人类学等课程。在教师专业化程度较高的今天,增加教师教育类课程的门类和课时已是一种必然趋势。

  (3)调整教师教育类课程结构。根据当前形势发展的需要,可以把教师教育类课程结构设想为三个部分。

  一是教育理论课程。如普通心理学、教育学、教育心理学、学科教学法、教育哲学等。二是方法技能课。如教育技术学、教育科研方法、教学设计的原理与方法、微格教学与技能、班级管理等。三是教育实践课。将见习、实习有机结合起来,要求学生在见习时发现问题并能从理沦上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以上三类课程其比重以各占1/3为宜。

 3.丰富教师教育类课程内容,加强与基础教育的联系

 改变教师教育类课程内容陈旧的现状,首先应增设与基础教育改革相关的课程,如新课程改革的理论与实践、探究式学习、合作性学习等课程。其次,在中小学建立稳定的实习基地,把现代的教育理论带到基层,定期或不定期地举办讲座,介绍教育发展的新动向,尤其是基层教育领域改革中的热点问题,同时通过与一线教师的交流和访谈,了解基础教育的实际需要,从而相应调整教师教育类课程的设置和内容。

 四、结论与建议

 以上的分析与讨论,使我们对综合院校教师教育类课程的设置问题有一定的认识。

 (一)结论

  综合院校教师教育类课程的设置存在教育类课程门类少、学时少;结构不合理;重理论、轻实践;课程内容陈旧等问题,因此应从以下三方面去努力:培养学生具有教师专业化的理念;增加教师教育类课程门类,优化课程结构;丰富教育类课程内容,加强与基础教育的联系。

  (二)建议

  综合院校参与教师教育的培养,应注重发挥综合院校的优势,根据基础教育改革的需要,构建与基础教育改革教师专业化发展相适应的教师教育类课程体系,探索新的培养模式,为基础教育的发展培养合格的师资队伍。
 

免责声明以上文章内容均来源于其他网络渠道,仅供欣赏,不代表本站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仅供学习和参考。如有涉及到您的权益,请来信告知(email:qsllxy@163.com),我们核实后会立刻删除。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