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4-12 15:22:00
应邀帮助杂志社审读稿件已有几年了,不断从各地来稿中吸收新鲜的教改经验,逐渐形成了一些想法。现扼要成文,旨在探究阅读教学新概念系统的组建思路。
一、建立“教学类型”的概念
北方有一种家常菜叫“大锅熬”,不管是什么菜蔬,一律投入锅中一熬了事。语文课上教那些“精读”课文,每每也惯用“大锅熬”的办法,无论鲜鱼活虾还是红萝b白藕,都丢进一个教学模式去“熬”,严重破坏了教学本应具有的针对性、灵活性和创造性。
怎样解决这个矛盾呢?我想,应该建立新的教学法概念——“教学类型”。即根据培养阅读能力的需要,从教学功用的角度将阅读课划分成不同的类型,每种类型建立一套符合自己特点的课型系统、方法系统和策略系统。可以暂且分成以下六个教学类型:
1.以积累语料为主的,称积累型;
2.以咀嚼语句为主的,称咀嚼型;
3.以解析篇章为主的,称解析型;
4.以鉴赏作品为主的,称鉴赏型;
5.以筛选信息为主的,称筛选型;
6.以研究思想为主的,称研究型。
这些教学类型,都有特定的教学功用。像积累型,主要功用就是让学生把经典的语料“吞下去”(此语为洪镇涛先生的名言)。当然,良药未必一定苦口。比如,新疆有位教师教《敕勒歌》等四首古诗,她用“蓝蓝的天上白云飘”的曲调。配上“敕勒川,阴山下”来演唱,又让学生为其他三首诗选配曲调,边唱边背,其乐陶陶,很快就完成了“积累”的教学任务。幼儿学语始自记忆,它是理解的重要基础,片面强调理解而忽略记忆,使我们吃了几十年亏,要改一改基本理念了。
咀嚼,是对积累的补充。其特点是缓而细,精而微,细嚼慢咽,含英咀华,诚如叶老诗云:“一字未宜忽,语语悟其神。”
解析,是对咀嚼的补充扩展,着眼于全篇的内容和写法。解析重在理清作者的心思,而鉴赏则不同,又是一种拓展和 提升,要求既探明作者的心思,又能激发读者自己的感受和情思,并主动作出鉴别。
筛选信息,特点是“急功近利”,目标单一;要迅速占有大量资料,提取所需,并作进一步的处理。它是研究型阅读的基础。带着特定的课题去处理有关信息,提炼出自己的思想认识,这就进入了研究的层次。研究型阅读是综合性最强、层级最高的阅读类别,为学生以后的深造直接铺设桥梁。
这里,必须强调三点:
其一,以教学功用为标准划分出这六种类型,绝不是严格对应六种课文体裁,也和文白语体无必然的联系。这是阅读教学的六种思路,或日培养阅读能力(综合)的六种途径(分解)。进一步分析,完整管用的阅读能力之形成,需要凭借这六种教学途径,抑或说,它本身作为“合金”,缺少不了这六种元素的熔冶。
其二,这六种元素及其形成过程,之间并非决然排斥,而是不断渗透,涵盖,跨越,提升,总体上趋于融合。就其形成过程而言,从积累、咀嚼、解析,到鉴赏、筛选和研究,有一个从低到高的基本走向,以此对应学段的自然提高。不过,因为有文言和白话、实(应)用文和文学作品、一般作品与学术论著等因素的介入,这个基本走向之中的具体环节可能会呈现交错、并行、覆盖等复杂的状况。
其三,这六个教学类型,应分别建立各自富于个性化的课型、教法及教学策略系统。以往,课型的划分过于粗略,方法和策略的选择过于单调、狭窄。依照新概念指示的方向,尽管各类之间会有交叉的现象,但区别对待,分头研究和实践,总比“大锅熬”要明晰得多。此外,划分出教学类型,这对选择课文、建构单元类型,也会具有较强的制约力,使教材编制提高科学性和自觉性。
二、建立“教学立意”的概念
过去作教学设计,总少不了“教学目标(的)”这一项,一般以“工具性”出发提两三条,再从“思想性~人文性”出发提一两条。考之教学实际,多以“工具性”为主,以“思想性”“人文性”作为陪衬,简单生硬得很;也有把二者合在一起的,放在概括课文中心思想这一步中进行,添一条光明的尾巴。另外,因受极“左”思想、因循陋习的影响,从课文中提取主题和设置训练重点的时候,或失之偏颇、仄陋,或失之牵强、繁琐,缺乏人文精神的观照,受制于“科学主义”的束缚。尤其严重的是,把思想内容与篇章写法扯成两张皮,忘记了一条基本常识——内容决定形式,形式方面烙着思想内涵的深刻印痕。还有一点,也十分恶劣,即不顾学生内在的心理需求,不管时代特点和社会人文环境,好像课本中的《背影》或《小桔灯》,教法可以五十年不变。
为此,我以为必须建立“教学立意”的概念。所谓立意,包含哪些要素呢?
1.探明课文作者真实的写作意图,以及思想内容如何决定具体的写作形式;
2.把握住学生学习该课文的真实的需要;
3.明确教学功用(即“教学类型”的特征),采取适宜的课型、教法和教学策略;
4.根据以上三条,合理地确定教学目标、教学重点和难点。
可见,教学立意负责控制教学目标,使教学具有清醒清晰的价值取向和能力训练层次,进入一种和谐圆满的境界。例如,教《我的叔叔于勒》这一课,定位于认识“资本主义社会人与人之间赤裸裸的金钱关系”,就有明显的局限性。理由有五:课文中已有小若瑟夫对于勒寄予同情的描述;该小说,教材编者删去的部分里,有长大了的若瑟夫见到乞丐援赠法郎的情节;类似菲利浦夫妇嫌贫爱富的言行,咱们身边亦时有发生;无论中西方,人与人之间并非金钱关系的情况,现在有,过去也有;克服人性的异化,乃是今天青少年一代严峻的人生课题。如果严肃地思考教学立意,能够以课文为镜,照一照人性的弱点之一——势利,认识它在商品社会中蚀人灵魂的危害,这对学生升华精神境界,远离人类陋习,会有积极的意义;亦可丰富教学思路,更为贴近学生的思想和生活实际,使他们深入领会作品笔法的尖利和作家悲悯胸怀的博大深邃。用这样的教学立意作控制,教学情况就会产生质的变化。
再如,教《小桔灯》,如能淡化作者本已淡化了的某些背景因素,将教学立意的焦点定在用童稚的肩膀抗击人生风浪这一点上,对今天的学生会有更大的感召力和警喻力,从而导之入境,寻求生命的榜样。准此,有关的能力训练难题也就迎刃而解了。
用诗化的语言描述,教学立意就是搭一座鹊桥,“金风玉露一相逢”,便孕育出灵魂新生的圣果;就是寻求一个亮点,照耀着能力训练的轨道与精神涵育的境界交融为一。以教学论的观点考察,它的职责是让“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进入最佳状态。
三、建立“教学板块”的概念
教学法的概念群体中,有一个专用术语叫做“教学步骤”。起先,有赫尔巴特学派的五段教学法;后来又有源于苏联的一套程式;至于这二十几年,课堂教学程序方面的新思路新说法就不胜枚举了。它们一旦进入操作层面,变成设计教学步骤的直接依据,通病是千篇一律,刻板无奇,令人生厌。于是,许多教师试图另寻新路,其中有关“教学板块”的提法作法,引起我的高度重视。经过审慎的考虑,认定这个概念可以引进教学法范畴。
先看三个教例。
之一,湖北余映潮老师教《夏天也是好天气》(按:刊下期将发表该课教学实录)。其教学立意的亮点是——启发学生“说读”(边读边说,说说读读),进行自主性学习;自创了“说读”之课型,教学类别可归入咀嚼型。除导入之外,设置了四个教学板块:(1)朗读,说“理解”的话,关注课文主要内容,大致读懂全篇;(2)选读,说“积累”的话,自主选择自己最喜欢的句段,申明喜欢的理由;(3)寻读,说“发现”的话,圈画出佳词妙语,涵泳之后说出体会;(4)演读,说“创造”的话,即美读有关段落,模仿反复出现的一种句式,围绕特定的情境来造句。这堂课,主要由这四个教学板块串连而成,逐步深入地学习和训练。
之二,浙江郑逸农老师教《胡同文化》(见本期第25页所载教学实录)。他以“快乐语文”和文化浸润作为教学立意的两个支点,采用讨论与美读相结合的课型,教学类别介乎鉴赏型与研究型之间。导入之外,设置了三个教学板块:(1)增长见识,含揭题切入、评析“胡同”和认识胡同文化之内涵等三个环节;(2)体验感情,用美读涵泳的方法感受作者情怀,鉴赏京味语言的醇厚魅力;(3)引申扩展,介绍家乡地域文化,激发学生自拟研究课题,为课外的研究性学习张目。
之三,西安市的一位老师教《阿房宫赋》,以扩展文学和文化知识、培养研究能力作为教学立意的核心,采用美读与背诵、研讨与写作、交流与深化相结合的综合式课型,教学类别介乎鉴赏型与研究型之间。导入之外,设置了三个教学板块:(1)以诵读为基础——教师美读,指导学生背诵全文;(2)以研讨和写作为主干——由学生讨论并拟定若干题目,写研究性的文章;
(3)交流研究成果,深化学习收获。
综合以上教例的特点,可以大致看出教学板块的基本涵义:
1.教学板块属于教学过程设计范畴里的核心概念;
2.它有鲜明的教学立意作指针,有明确的教学类型作制约,有具体的课型作依托——在这三个教学法概念的笼罩之下,进行各个板块的拼合建构工作;
3.每一个教学板块,都是相对独立、具体而微的教学实体,富有具体的丰富鲜活的教学内涵(含方法支撑),而诸多教学板块的有机串连,不仅仅体现纵向的教学步骤安排,重要的是,还呈现着个性化的教学内涵的逐步深入,这也正是有别于那些所谓几步几步阅读教学法的关键之处;
4.教学板块的设计有很大的灵活性,可以自由创造,随机组合,避免了前些年某些单元型教学模式的僵化乏变之弊。
四、建立“教学方法最优化”的概念
曾几何时,“满堂讲”演变成“满堂谈”,谈话法、问答法盛行不衰,其危害愈来愈为人关注,但苦于不能“新陈代谢”,许多地方旧有的弊病未能从根本上铲除。近几年,诵读、表演和使用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等做法又颇为流行,却每每隐含着深厚的从众心理,仍然存在一定的盲目性。为此,有必要提出“教学方法最优化”的概念,并且给选用教学方法设立一些规矩。
“最优化”,即实现最佳的方法组合,在既定条件下获得最好的教学效益。为了达到这种“最优化”,首先需要确定选择和组合教学方法必须考虑到的要素:(1)教学功用(类型特性)的充分发挥;(2)教学立意的完整体现;(3)教学板块的合理利用,或日对教学内涵的适度发掘。
其次,还应考虑到几个因素:一是教师现有的学养专长;二是学生的知能基础和其他特点;三是具体的教学环境和教学条件;四是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
以上两个方面,一般是可以事先规划和预料到的,可变性不是很大。再次,乃是教学过程中临时发生难以确切预知的特殊情况,需要教师对教学方法作随机的重新组合,难度较大。例如,浙江师大附中的朱红彪老师教《门槛》,这原本是一堂文学鉴赏课,意在通过美读,品味语言,深刻领会主人公的坚贞情操和性格特征。教学板块原来可能只设置了三个,即美读,依托美读研讨问题,再度美读并开拓鉴赏深度。预备使用的教学方法主要有分组分角色美读和全班讨论;另外,课前老师已利用手提电脑完成了校园网登录,可能想在第二个或第三个教学板块上穿插播放音像资料。
课堂上,出现了意外情况:第一个教学板块临近尾声,有学生提出,分角色美读的小组边读边笑,破坏了作品的神圣感和庄严感。教师因势利导,征求学生的意见,从校园网资料库中调出江姐狱中斗争和刘胡兰英勇就义的电影片断播放,营造出庄严而神圣的教学氛围,并安排第二轮分角色美读,——临时增加了一个教学板块,随机调整了教学方法的组合,获得非常好的效果。这称得上是一个具有经典意义的“教学方法最优化”的成功范例,能够让人从中得到很多启示。
五、初步形成的结论
1.阅读教学需要建立一批新的教学法概念,借以体现新鲜的教学改革经验,满足实现汉语文教育战略转移的客观要求;
2.阅读教学亟待新建的概念有:教学类型,教学立意,教学板块,教学方法最优化(还会有连带而出的下一级概念,此略),应该深入探求它们的内涵及其相互关系,并从教学论方面进一步探究有关的建构原理;
3.这些新概念的建立工作不断深化,最终结成严密的系统,对整合目前略嫌散乱无序的阅读教学实践。能够起到梳理和引导作用。
免责声明以上文章内容均来源于其他网络渠道,仅供欣赏,不代表本站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仅供学习和参考。如有涉及到您的权益,请来信告知(email:qsllxy@163.com),我们核实后会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