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家园网,学术咨询热线:13973556650
按学术家园网发行地区分类查找

浅析当前师范大学教师教育改革措施及其理念辨析

时间:2023-04-12 15:22:00

通过梳理国内师范大学近年来教师教育改革的措施,探询其背后所隐含的改革理念并进行辫析,可进一步明确师范大学教师教育改革的发展趋势和方向。

传统的师范教育必须改革,这在当前师范大学内部已经达成共识。任何模式的改革都是依照一定的改革理念来进行,那么,教师教育改革的理念是什么?教师教育究竟应当如何改革?从我们目前师范大学所进行的改革措施来看,主要可以分为以下几种方式。

一、当前师范大学教师教育改革几种主要方式

(一)将专业教育和教师教育分离,强调教师教育的主体性、独立性

过去我们的师范教育模式中,教师教育基本是依附在学科专业之下进行的。四年制师范教育采取的是3.5 +0.5或者3+1的混合模式。这种模式下,教师教育专业知识不能得到系统的学习,教师教育的特色并不明显,教师技能也不能得到有效强化,因此部分师范大学实行教师教育改革,采取4+X的模式,将专业教育和教师教育分离,建立教师教育学院或者实行2年制教育硕士等方式延长教师教育培养时间,其好处是强化了教师教育的独立性,提高了教师的职业技能,它对基础教育需求水平较高地区非常有益。然而这种借鉴美国的分离培养模式即使在当前的美国教师教育中也存在种种问题,它容易造成理论学习与教学实践相割裂、未来教师知识基础的支离破碎和实际专业能力落后等弊病。

(二)面向基础教育,强化教师技能的实践取向

教学实践是传统师范教育中相对薄弱的环节,实践的不足使得学生适应性不强,在实际工作中角色转变的过程太长,使得师范大学在教育人才培养上的优势不够突出。当前,教师教育改革普遍注意到教学实践对于教师培养的重要性,大多数学校加强了实践的比重,采取顶岗实习、请中小学骨干教师到大学讲课、在中小学建立教师发展学校等办法。

(三)加强与基拙教育的连接,实现课程体系上的贯通

在中学新课程体系的建设上,目前师范大学进行了广泛的参与,加强了对中学课程的研究。在课程体系衔接上,一些学校在教师教育课程建设中,设立了中学课程教学论等与中学课程直接相关的课程。

(四)发挥教育学科的优势,加强教育学科与教师教育的整合

教育学科在师范大学有先天优势,教师教育无论是作为学科还是专业,要构建里面的内容,必然是以教育学为主。过去师范大学习惯将教育学科与师范生的培养相分离,把教育学科作为独立的学科进行教学和学科研究,没有有效地与师范生的培养结合起来。目前的教师教育改革大多注重将教育学与教师的培养充分结合起来,强化教育学科的理论支撑。

(五)构建教师终身学习体系,建立职前职后教育一体化

“教师教育开始呈现一体化的新趋向……高师院校以多种方式积极参与中小学教师的在职培训”,将职前教育与职后教育连接显然有利于教师教育与中小学实际情况互动,使教师教育更能切合中小学的实际需要。

(六)在课程体系建设上融合更加先进的理念,将通识教育、创新教育等融入教师教育课程体系建设中

借鉴综合性大学课程改革的经验,在课程体系建设过程中,一些师范大学设置了不分专业或者是学科大类的通识教育课程,在一、二年级对学生进行通识教育,如建立综合人才培养试验班等方式,培养基础宽厚、适应性强的学生。

二、师范大学教师教育改革措施分析

以上改革措施都处在探索阶段,并无规范一致的共识。从实际情况看,现阶段的教师培养方式处于多重模式并存状态,并且,因为地区发展不平衡,传统师范教育模式仍然是主要的培养模式。
模式是改革理念的外在体现。目前虽然还没有学校对教师教育改革的理念进行较为系统全面的阐述,但是从他们的改革方式中,我们多少能窥见其背后隐藏的理念。上述改革措施虽然多样,但其改革理念其实非常明确,对这种改革可以简要归纳为以下三个方面:

(一)以通识教育为主要途径,加强对人的培养

对于人的培养是指培养对人类文明有基本把握、有独立思辨能力和具备作为公民的基本道德素质的人。目前,一些大学实行的通识教育改革实际上就是着重于对人的培养,这是大学教育发展的一个趋势,因为理论上讲,通识教育就是要培养学生对人类文明的基本把握,对事物能够做出自己的基本判断,有独立的思辨能力和探究意识。

必须指出大学最基本的功能首先是培养人,而不是培养职业人,绝不能将培养人的功能作为培养职业人之外的点缀。有必要反思大学这些年一直推行的文化素质教育课程,实际上它找到了教育在培养人方面的症结所在,但是,大多数学校将其作为一种选修课程,无异于是培养职业人之外的一种点缀,不能起到实质性培养人的作用。当然,这里有相当大的一部分是社会普遍弥漫的功利主义思想造成的。

(二)加强对专业教育的改革,培养具有专业知识的人才

长期以来,师范教育对学生学术素质的培养重视不够,认为培养的是中小学教师,能胜任中小学教学就行,对学科前沿不需要太多的了解,这其实也是我们争论已久的师范性与学术性之关系的问题。坚持师范性是否意味着要降低学术性的要求?这个问题答案是否定的。师范性要容纳学术性,特别是在中小学提倡素质教育、提倡研究式教育的今天,更应该加强学生对专业知识更深的把握,通过对学科前沿的了解,激发学生对专业知识探究的兴趣和对专业的热爱。一个对专业掌握不深人的人,绝对不会有对知识探究的兴趣,没有探究的兴趣很难产生对专业的热爱,也就很难成为一个称职的教师。加强专业教育已经成为一个极端迫切的问题,上述将专业教育与教师教育分离的根本目的就是为了加强师范生的专业教育,提高学生的专业素质。

(三)强化教师教育的专业性

相对其他情况而言,教师教育的专业性可能是当前师范大学面临最大的困惑和难题。除了对人类文明基本的把握、对专业知识深人的掌握外,还要具备怎样的知识和技能才算是一名合格的中小学教师?因为作为一个教师,要具备的前提知识太多,教师教育本来所需要的知识技能储备反而容易忽视。教师教育专业技能的忽视已经带来了师范大学毕业生面对新的基础教育形势的种种不适应,这使得当前师范大学尝试探索各种增强教师教育专业技能的措施,涉及到从教师教育的理论课整合到实践技能的加强等各个方面。上述师范大学改革措施相当大的部分就是围绕加强教师教育专业技能开展的。

三、教师教育改革的理念辨析

在过去长期定向分配时代,师范大学很难感受到来自综合性大学毕业生从事中学教学的比较压力,在当前就业日趋多元并且教师总体待遇日益提高的情况下,师范大学将越来越感受到这种竞争的压力。理论上,师范毕业生从事基础教育的优势被综合性大学毕业生取代的危机是存在的,这里面实际蕴藏着对传统师范教育有效性的疑问,它质疑师范大学存在的合法性,所以研究教师教育在职业或者专业上的不可替代性在当前尤其迫切。

可以说,在所有的职业中,教师是一门比较特殊的职业。当一个人具备了专业知识,他就具备了成为教师的基础,但是不是说一个人具备了专业知识,他就能将自己的知识有效传授给学生? 知识的传授或能力的培养技能是否需要深人学习?教师教育是一项专业后的教育,是从师的必要条件,这个问题对于我们目前来讲,似乎是无疑而问,但是多年来,我们是否整合出一套科学有效的教师教育体系,仍然值得怀疑,这从目前专业后的教师教育时间应该设置为0.5年、1年还是2年的不确定性可以看出来,教师教育的课程设置没有经过科学的论证。

基于以上分析,笔者认为,教师教育改革的理念应从两个方面进行把握:

1.专业教育上,要有更为宽阔的视野,要放在国内、国际高等教育改革背景下考虑,融合吸收综合性大学专业教育改革的经验。

2.教师教育上,要系统全面地设置教育内容,包括教育理论课程、中学教师所涉及的各个方面内容的课程、现代教育技术、实习实践等等。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教师教育的改革理念应该是三个方面的:首先是培养人;其次是培养具有专业知识、技能的人;再次是培养具有教师职业技能的人。这正如教育部袁贵仁副部长对师范大学的解释:师范大学,先是大学,再是师范。师范大学首先是具有大学的共性,然后才具有师范的个性。基于以上理解,教师教育的改革不仅仅是单方面的教师专业、技能方面的强化,它应该是一个涉及师范大学各个方面的综合系统改革。
 

免责声明以上文章内容均来源于其他网络渠道,仅供欣赏,不代表本站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仅供学习和参考。如有涉及到您的权益,请来信告知(email:qsllxy@163.com),我们核实后会立刻删除。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