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家园网,学术咨询热线:13973556650
按学术家园网发行地区分类查找

让残缺的花朵鸣奏出美妙的音符——浅谈听障儿童的习惯养成教育

时间:2023-04-12 15:22:00

“教育就是培养习惯”对学生良好习惯的培养,一直是古往今来各国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而对于听障学生来说,养成良好习惯对他们一生更为重要。我们探索出一条更加有效的途径,让每一个有残疾的孩子都能得到更好的教育。让残缺的花朵也能鸣奏出美妙的音符。

俄国教育家乌中斯基曾经说过说:“良好习惯乃是人在神经系统中存放的道德资本,这个资本在不断增值,而人在其整个一生中就享受着它的利息。”习惯不是小问题,它反映着一个人的修养与素质,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一个人的学习、工作效率和生活质量,并进而影响、决定他一生的成功与幸福。这方面的正反事例比比皆是。

我国伟大教育家叶圣陶也曾经指出:“教育就是培养习惯。”对学生良好习惯的培养,一直是古往今来各国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而对于听障学生来说,养成良好习‘曝对他们一生更为重要。

听障儿童由于生理上的缺陷局限他们对周围复杂社会的认识和理解,因而他们的意志较为薄弱,自我控制能力较差,往往会养成一些不良习惯。我们都知道要培养好习惯,首先必须确定目标,什么是好习惯,什么时候该培养什么样的好习惯,一定要心中有数。其次,要制定完善的可行的计划,一步一步地实施。再次,必须有毅力。习惯的养成绝非朝发夕至的事情,必须日积月累的去练,练到一定的程度,“习惯成自然”,就好了,而要想让听障儿童养成好的习惯更非一朝一夕的事。

我所教的班中就有一名听障儿童,生理_r的缺陷让她无法上课时认真听讲,加之孩子年龄较小,课堂对于她来说成了自由的空间。如何才能让这个特殊的孩子能像正常孩子一样的听讲?良好的习惯便显得尤为重要。作为一名教师,对于这样的孩子就应该更多一些耐心,更多一此关爱,在听障儿童的习质养成多下工夫。

  1.要使听障儿童了解学校生活,明辨是非,从大处着眼,小处着手,学会学习.让他们获得习惯的概念和榜样.逐渐促使他们形成良好的习惯

教师通过丰富的言语、形象的动作演示和变化的表情来激发听障儿童的情绪,使他们在领会或基本领会的同时,伴有积极的或消极的情感体验例如,在讲述关心班集体的行为时,教师从肯定的态度出发,对具体的、形象的事使用称赞的语言、动作和赞扬的表情,就会使学生认识到这种行为能给集体、个人带来荣誉,从而产生羡慕、向往和愉悦的情感,进而仿效这类行为;对不良行为从否定的态度出发,使用批评、指责的语言、鄙夷的动作和表情讲述,则会使学生把这种行为与羞耻、愤慨或不愉快的情绪联系起来,进而反对这种行为,这正是我们培养听障儿童明辨是非,养成正确习惯的目的,也可以借助学习课文、报刊或身边小伙伴的事迹来帮助他们了解学校。

在对听障儿童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时,教育他们首先要爱自己,爱同学,爱老师,爱父母,爱周围熟悉的人。然后由近及远,由浅人深发展到爱班级爱家乡,爱祖国的思想感情。这种爱国思想感想的培养,是在学生、老师、家庭、学校、社会等诸多方面的协同过程中孕育的。在课堂教学中,注意向学生渗透爱国思想,还通过一些实践活动,如举办伟大祖国主题班会等;让学生了解祖国的方方面面,使他们以自己能生活在这样一个伟大的社会主义国家而自豪。还可以结合历史、时事教育,激发听障儿童为振兴中华而努力学习。此外,还可通过日常的教育活动,如升国旗,开展读书活动等进行交流、座谈,使听障儿童在耳濡目染中受到潜移默化和熏陶。

  2.教师要针对听障儿童的实际情况,对症下药,采取行之有效的教育措施来使他们养成良好习惯

教师可以利用听障儿童强烈的自我表现欲这种心理特点来激发他们道德行为的动机,使其外部要求变成他们本身“内部”的需要,多从正面给予表扬或鼓励。尽可能满足他们的自我表现欲并加正确引导,同时,教育者还应为听障儿童尽量创设各种有利于他们反复实践、反复练习良好道德行为的机会和条件匕课时,多给他们表现的机会,对教材中不适宜学生学习的内容可在业余辅导时进行删减,教学重点放在培养学生发音、理解、书写等方面。当然,随着孩子的不断进步,课堂上的要求也要逐渐增加一些难度,满足他们的学习要求。实践证明,孩子的积极性更增加了,听课的质量也提高了。

3.为听障儿童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帮他们养成良好的习惯

人们习惯养成,往往与其过去长期所处的环境是密不可分的,有个典故叫“孟母三迁”,讲的就是孟子的母亲为了给孩子一个好的教育环境三次搬家的故事。因此若想改掉学生某种不良习惯,就应设法将环境中的某些不利影响消除掉。比如如果学生在学习时注意力无法集中,那么就应该尽力去除掉书桌上、周围一切与学习无关的东西影响,如电视、游戏机、小说和招贴画,以免这些东西分散学习注意力。另外把班里出色的班干部安排到听障儿童旁边,一来可以帮助听障儿童,二来也是听障儿童活生生的榜样。应该注意的是,由于听障儿童对道德知识的理解不精确、不全面,因此他们在对道德行为进行评价时,存在着很大的片面性和主观性。中低年级听障儿童,主要是根据行为的效果来评价道德行为的,行为的动机往往被忽视。例如:某听障儿童主动帮助同学打扫教室卫生而不慎打破了窗玻璃,可能有的人要向老师诬告,有的要求赔偿,有的严厉斥责等。教师在处理这类问题时,应该切实分析、了解道德行为的动机,把听障儿童只注意行为的效果逐步过渡到比较全面地考虑动机和效果相统一的关系上来,对良好的动机应给予褒奖,同时也应提出好的动机要产生好的效果的要求。这样,才能逐步深人地培养听障儿童正确的道德评价能力,完善听障儿童的道德行为。

4.对听障儿童给予特别的关爱,让他们感受爱,分享爱并传承爱,真正体现良好的习惯

比如:他们的座位排在靠老师最近的地方,最好的同桌,最大限度地满足他们听、看、说的要求;课间活动安排有专人负责其安全;外出、集会甚至上下楼梯,都有互帮小组的同学带领。在班集体中,同学们都非常关心听障儿童,尽可能的为他们提供方便,如当他们做值日时同学们主动帮他做;集会时听障儿童看不清讲话人的口型,同学们自觉地为他们学说;当他们遇到难题时,同学们不厌其烦地为他们讲解;外出活动过马路同学们会主动地左右拉起手来保护他们的安全并有专人一路守护着。他们感受到这一切,自觉地不给别人添麻烦并学着同学们的样子传承着爱且与他人分享着爱,随着时间流逝,他们能够主动为低年级办黑板报;早来打扫卫生,不光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还能够帮助别的同学做。听障儿童与健全儿童共同学习生活,在进行语言训练的同时,不仅培养了与人交往的能力,更重要的是发展了自我,使他们从孤僻变得开朗,摆脱了寂寞的困扰,丰富了内心世界。人格及智力获得了极大的发展,他们和健全孩子在共同的校园生活中不断的成长,促成良好习惯的养成。

正如叶圣陶先生所言:“心里知道该怎样,未必就能养成好习惯;必须知道怎样去做,才可以养成好习惯。”好习惯是实践中培养出来的,如果不刻意培养好习’质,就会不经意地形成坏习惯。”可见对听障儿童进行习惯辅导是多么重要啊!

我知道,做一个完美的教师固然很难,但是为了听障儿童的健康成长,作为一名特教工作者,我将不断地加强自身修养,努力完善自我形象,让心血和汗水染红每一位听障孩子的心灵,因为我知道,即使是残缺的花朵也能鸣奏出美妙的音符。



 

免责声明以上文章内容均来源于其他网络渠道,仅供欣赏,不代表本站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仅供学习和参考。如有涉及到您的权益,请来信告知(email:qsllxy@163.com),我们核实后会立刻删除。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