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9-19 14:18:50
来稿要求
文章中的解释性、释义性内容为注释,引用他人的作品为参考文献;所有注释和引用他人的作品或观点都必须注明出处。参考文献请勿转引,作者须核查原文,标注原始出处。作者投稿时须遵守学术规范,本刊注释一律采用圈码当页脚注的形式,论文写作请参照以下注释体例。
(一)中文参考文献标注格式
1.专著梁守德、洪银娴:《国际政治学概论》,北京:编译出版社1994年版,第10页。
2.译著
[英]艾瑞克•霍布斯鲍姆:《帝国的年代》,贾士蘅译,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110页。
3.析出文献(指“主编”类文献,引注时必须同时注明作者姓名和主编姓名)牛海彬:《超越零和走向共赢》,载倪世雄、王义桅主编:《中美国家利益比较》,北京:时事出版社2000年版,第90页。
4.期刊
张海滨:《联合国改革:渐进还是激进》,载《国际政治研究》,2005年第3期,第46页。
5.报纸
阎靖靖:《聚焦精英移民海外潮》,载《南方周末》,2010年6月3日第3版。
6.学位论文
章远:《宗教功能单位与地区暴力冲突》,复旦大学博士论文,2009年,第17页。
(二)外文参考文献标注格式
论文中的注释和参考文献凡涉及外文资料的,一律使用原语种,不得译成中文。以英文
参考文献为例:
1.专著
Robert Keohane and Joseph Nye, Power and Interdependence: World Politics in Transition,
Boston: Little Brown Company, 1997, pp. 33-36.
2.论文 Tim Dunne, “New Thinking on International Society,” British Journal of Politics and
International Relations, Vol. 3, No. 2 (June 2001), pp. 223-224.
3.文集中的文章 Steve Smith, “New Approaches to International Theory,” in John Baylis and Steve Smith,
eds.,The Globalization of World politics, 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98, pp. 169-170.
免责声明以上文章内容均来源于其他网络渠道,仅供欣赏,不代表本站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仅供学习和参考。如有涉及到您的权益,请来信告知(email:qsllxy@163.com),我们核实后会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