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家园网,学术咨询热线:13973556650
按学术家园网发行地区分类查找

濮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征稿启事

时间:2023-11-08 11:50:02

1.jpg

《濮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征稿启事

  《濮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原《濮阳教育学院学报》)是经国家新闻出版署批准,由濮阳职业技术学院主办的综合性学术刊物(国际刊号:ISSN 1672-9161;国内刊号:CN 41-1367/C)。学报栏目主要有:龙文化研究;政治与法律;哲学与历史;语言·文学·艺术;经济与管理;教育与心理;三农研究;科学与技术等。本刊竭诚欢迎国内外专家、学者以及高等院校师生向本刊投稿。
  一、文稿格式
  为进一步提高学报编辑质量,加强期刊版式的规范化,促进学术交流,本刊依据《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检索与评价数据规范》,要求所有来稿应符合以下要求:
  文稿格式按顺序包括:文题;作者姓名;工作单位;摘要;关键词;作者简介;正文;注释;参考文献;英文的题目、作者姓名、工作单位;通讯地址(单位全称、省市名、邮编、电话、Emil)。来稿如果是基金项目,请注明项目名称、来源和批准文号。
  1.文题(3号黑体字):20个字以内为宜,必要时可以加副标题。
  2.作者姓名及单位(5号宋体):在文题下必须标注作者姓名,对作者工作单位必须标明其单位全称、所在省、城市名及邮政编码,并加圆括号置于作者署名下方。
  3.摘要(小5号楷体):200字左右为宜,提供论文梗概。不用第一人称以及“本文”、“作者”等字样,不出现图表、公式、文献和标题层次的序号、非公知公用符号。
  4.关键词(小5号楷体):选取反映论文主题内容的词或词组3-5个,关键词之间用分号分隔。
  5.作者简介(小5号楷体):在篇首地脚注姓名(出生年)、性别、民族、籍贯、工作单位、职称、学位、专业或研究方向等。同一篇文章的其他主要作者简介可以在同一“作者简介”标识码后相继列出,其间以分号隔开。
  5.正文(5号宋体):社会科学类稿件以5000字左右为宜,优秀文稿可适当放宽字数。
  6.注释(小5号楷体):对正文特定内容的解释与说明,序号用带圆圈的阿拉伯数字标示。注释置于文末。特别提示:文中注释序号不得与文末注释内容链接,各自必须相互独立,因为排版软件不支持链接功能。
  7.参考文献(小5号楷体):排在注释之后。凡引文出处一律列入“参考文献”,并按论文中引用文献的先后顺序,在引文处以阿拉伯数字连续编码,序号置于方括号内(上标)。文科类稿件所引著作中的页码一律写在文中引文序号后面,用圆括号标示,如“[2](302)”等。一种文献在同一论文中被反复引用者,用同一序号标示。注录格式如下:
  期刊:[序号]作者姓名·文题名[J]·刊名,年,卷(期):起止页码·
  报纸:[序号]作者姓名·文题名[N]·报名,出版日期(版次).
  专著:[序号]作者姓名·文题名[M]·出版地:出版社名,出版年.起止页码.
  论文集中的析出文献:[序号]析出文献作者姓名.析出文献文题名[A].编者姓名.论文集名[C].出版地:出版社名,出版年.引文起止页码.
  特别提示:文中参考文献序号不得与文末参考文献链接,各自必须相互独立,因为排版软件不支持链接功能。
  8.英文题目、姓名:来稿需同时具有英文的文题名及作者姓名。
  二、投稿方式
  本刊只接受电子文本,所有来稿需使用“word”格式发送至我刊学报邮箱。请勿一稿多投。
  三、文稿处理
  来稿文责自负,本刊有权对来稿进行删改,作者如不同意修改,来稿时请注明。自投稿之日起三周内未收到用稿通知的,可自行处理。
  四、本刊联系方式
    
  五、其它说明
  1.本刊已入编《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等,所刊文章的全文全部上网。
  2.请勿一稿多投,文责自负。
  3.所有来稿,均需经过学术不端文献检索系统检测。为维护作者声誉,请勿抄袭以往公开发表的期刊论文、网络论文或博士、硕士学位论文。
  
  《濮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编辑部

“龙文化研究”专栏征稿启事
  
  1987年6月,考古工作者在河南省濮阳县西南隅的西水坡发现了仰韶文化遗址(后称“西水坡遗址”),从该遗址发掘出三组带有蚌砌龙图案的仰韶文化遗存,造形独特,规模宏大,其中第一组(45号墓)为一座带有龙虎图案的墓葬,墓主头南足北,为一成年男性,其东侧为一用蚌壳镶嵌的龙图案,西侧为一用蚌壳镶嵌的虎图案,据科学测定距今6460±135年。其中的蚌砌龙图案后被称为“中华第一龙”。西水坡遗址的发现在国内考古学界引起轰动,产生了巨大影响。“中华第一龙”被公认为我国新石器时代考古史上的一项具有重要突破意义的考古收获,它不但具有重大的天文学价值,而且对于探索龙的起源、中华民族和中华文明的起源等重大历史问题,均具有重要意义。社会学大师费孝通曾为45号墓题词:“龙虎兴华”;著名考古学家邹衡题词:“华夏文明,渊源有自,龙虎俱在,铁证如山”。而今,“中华第一龙”已经进入人教版中学语文教材。1995年,濮阳也被中华炎黄文化研究会命名为“龙乡”。
  龙是中华民族和中华文化的象征,全世界的华人既是血脉意义上的炎黄子孙,又是人文意义上的龙的传人。龙文化和濮阳西水坡龙文化遗存引起了众多考古学者、民族学者、文化学者等多学科领域专家学者的探讨和研究。目前,龙文化研究已经成为国内学术研究的一个重要领域,影响更为广泛深远。濮阳市一直十分重视龙文化研究,自1995年至今,已连续举办了四届全国性的以龙文化研究为主要内容的学术研讨会,国内众多考古名家和著名学者荟萃龙乡,就“龙文化与中华民族”、“龙文化与现代文明”、“龙文化与和谐社会”、“龙文化与科学发展”等主题展开学术研讨,有力地推动了濮阳和全国的龙文化研究,取得了许多重要的学术成果,在国内产生了广泛影响。目前,濮阳已成为国内重要的龙文化研究中心之一。
  《濮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作为公开发行的综合性学术刊物,对研究和弘扬龙文化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为进一步推进龙文化研究,给龙文化研究者搭建开展学术研究的平台,我刊决定自2010年起开设“龙文化研究”专栏,对龙文化展开考古学、民族学、神话学、宗教学、文化学、民俗学、社会学、政治学、美学、传播学以及天文学等学科多视角、全方位的研究,以期发掘龙文化的真髓,弘扬龙文化的精神,发挥龙文化的现实价值,为当前的文化建设,为全世界炎黄子孙的同气相求、和衷共济,为中华文化的复兴和中华民族的崛起,同时也为建立全世界各民族文化和谐相处、和而不同的和谐世界提供精神文化资源和动力。
  本刊竭诚欢迎和期待各位专家学者和龙文化研究者不吝赐稿,共同推动龙文化研究!
  本刊热诚欢迎各位专家学者莅临龙乡濮阳考察访问、观光旅游!
 


免责声明以上文章内容均来源于其他网络渠道,仅供欣赏,不代表本站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仅供学习和参考。如有涉及到您的权益,请来信告知(email:qsllxy@163.com),我们核实后会立刻删除。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