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12-01 09:38:09
导语 近期,发表在CHEST(IF:9.6)的一项研究表明肺毛霉菌病(Pulmonary mucormycosis,PM)的疾病表现和不同诊断方法的贡献可能受患者疾病基础状况的影响,这可能影响诊断策略的考虑,以下为研究详情。
研究背景及目的
毛霉菌病的诊断具有挑战性,往往延误而导致较高死亡率。超过25%的PM患者在接受适当抗真菌治疗前死亡。PM的临床表现和诊断方法目前尚未在包括宿主因素的大型真实世界研究中描述。我们假设诊断工具的作用受患者基础状况的影响。本研究的目的是评估不同基础条件下的疾病表现和诊断工具的作用,以优化诊断策略。
研究方法
研究回顾性分析了2008-2019年间六家法国教学医院的所有PM病例。病例根据更新的欧洲癌症研究治疗组织/真菌病研究组标准进行定义,并添加糖尿病和创伤作为宿主因素,血清或组织标本PCR阳性作为真菌学证据。胸部CT扫描进行集中审查。
研究结果
共纳入114例PM病例,其中40%为播散型。患者主要基础疾病为血液恶性肿瘤(49%)、异体造血干细胞移植(21%)和实体器官移植(17%)。播散型PM的主要播散部位为肝脏(48%)、脾脏(48%)、脑(44%)和肾脏(37%)。影像学表现包括实变(58%)、胸腔积液(52%)、反晕征(26%)、晕征(24%)、血管异常(26%)和空洞(23%)。
53例患者中42例(79%)血清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PCR)阳性,96例患者中46例(50%)血清支气管肺泡灌洗(bronchoalveolar lavage,BAL)阳性。11例BAL结果无意义的患者中有8例(73%)经胸肺活检结果确诊。总体90天死亡率为59%。中性粒细胞减少患者更常有血管侵袭性表现,包括反晕征和播散性疾病(P < 0.05)。血清qPCR对中性粒细胞减少患者的贡献更大(91% vs 62%;P=0.02),BAL对无中性粒细胞减少症患者的作用更大(69% vs 41%;P=0.02)。主要病变直径>3cm的患者血清qPCR阳性更为常见(91% vs 62%;P=0.02)。总体而言,qPCR阳性与早期诊断(P=0.03)和开始治疗(P=0.01)相关。
结论
中性粒细胞减少和影像学表现可影响PM的疾病表现和诊断工具的贡献。血清qPCR对中性粒细胞减少患者的诊断更有帮助,而BAL检查结果对无中性粒细胞减少患者的更具诊断价值。
免责声明以上文章内容均来源于其他网络渠道,仅供欣赏,不代表本站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仅供学习和参考。如有涉及到您的权益,请来信告知(email:qsllxy@163.com),我们核实后会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