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家园网,学术咨询热线:13973556650
按学术家园网发行地区分类查找

在语文老师开学第一课上分享的有趣语文故事

时间:2024-09-20 03:34:58



一、“推敲” 的故事


在唐朝的诗坛上,有一位名叫贾岛的诗人,他作诗的态度极为认真,对每个字都要精心雕琢。有一回,贾岛前去拜访他的朋友李凝。当他到达朋友的住所时,却发现朋友不在家。触景生情之下,贾岛便创作了一首《题李凝幽居》,其中有这么两句:“鸟宿池边树,僧推月下门。”


贾岛骑在毛驴上,嘴里不停地吟诵着这两句诗,越念越觉得 “推” 字不太合适。他心想,这扇门也许是关着的,那用 “推” 字就显得有些莽撞;如果用 “敲” 字呢,似乎更能体现出一种礼貌,而且在静谧的月夜中,敲门声会打破寂静,动静结合,更有画面感。可他又在犹豫,到底哪个字才是最恰当的呢?


就在贾岛骑驴吟诗、苦思冥想之时,他不小心冲撞了当时京兆尹韩愈的仪仗队。韩愈在当时可是位高权重之人,但他也是一位热爱文学之人。韩愈问贾岛为何如此专注于吟诗,贾岛便把自己作诗的情况以及在 “推” 和 “敲” 字之间的纠结一五一十地告诉了韩愈。韩愈听后,略作思考,然后说道:“我觉得用‘敲’字为佳。你想啊,在这月色之下,僧人前去访友,即便友人家门未闩,也不应冒失地推门而入,敲门才是符合礼节的做法。而且,这一‘敲’字,在夜深人静之时,能增添几分声响,让整个画面从静态转为动态,岂不是更加生动活泼?” 贾岛听了韩愈的分析,连连点头称是。从此,“推敲” 这个词就成为了一个经典,专门用来形容人们在创作时反复斟酌字句的认真态度。


这个故事对同学们的语文学习有着深刻的启示。在语文学习的过程中,无论是写作文还是解读古诗词,都需要像贾岛和韩愈那样,对文字进行细致的推敲。每一个字词都像是一颗独特的珍珠,精准地选用字词,能够让我们的表达更加熠熠生辉。一个恰到好处的字,可以让整个句子乃至整篇文章的意境和韵味都得到升华。


二、欧阳修与 “逸马杀犬于道”


在宋代的翰林院,有一群才华横溢的文人。有一次,欧阳修和他的同事们一同外出游玩。在途中,他们看到了这样一个场景:一匹马正在狂奔,突然踩死了一只狗。这看似平常的一幕,却成为了文人们比试文采的素材。


一位同事首先说道:“有犬卧于通衢,逸马蹄而杀之。” 另一位同事也不甘示弱,说道:“马逸于街衢,卧犬遭之而毙。” 这两位同事的描述虽然都准确地表达了事情的经过,但用词略显繁琐。


欧阳修听后,不禁笑了起来,他说道:“如果让你们去修撰史书,恐怕一万卷都写不完啊。” 同事们听了都很诧异,纷纷询问欧阳修该如何表述。欧阳修从容地说道:“逸马杀犬于道。” 众人听闻,细细品味,都对欧阳修简洁而精准的表达佩服不已。


这个故事生动地向同学们展示了语言表达简洁性的重要性。在语文写作中,同学们常常会陷入一个误区,认为写得越多就越好,结果导致文章冗长、啰嗦,重点不突出。而这个故事告诉我们,真正的高手能够用最简洁的文字传达最丰富的内容。学会简洁地表达,能够让我们的文章更加精炼、高效,让读者能够迅速抓住我们想要表达的核心思想。


三、王安石改诗


王安石,这位北宋时期的大政治家和大文学家,在创作诗词时也有着精益求精的态度。他的《泊船瓜洲》这首诗广为人知:“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春风又到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然而,这首诗的创作过程却并非一帆风顺。王安石最初写的是 “春风又到江南岸”,可是他总觉得这个 “到” 字太过平淡无奇,没有办法把春风那种悄然而至、轻柔地抚摸大地,让江南大地瞬间充满生机的感觉表现出来。于是,他开始对这个字进行修改,先后把 “到” 字换成了 “过”“入”“满” 等字,但是都没有达到他理想中的效果。


王安石并没有放弃,他继续苦苦思索。终于,经过反复的琢磨,他把 “到” 字改成了 “绿” 字。这一改,全诗仿佛被注入了新的灵魂,“春风又绿江南岸”,一个 “绿” 字,不仅表明了春天的到来,而且仿佛让人们看到了江南大地在春风的吹拂下,一点点地被染成了一片葱绿的景象。这个字把看不见摸不着的春风巧妙地转化为鲜明的视觉形象,给读者带来了强烈的美感,让整首诗的意境得到了极大的提升。


这个故事能够让同学们深刻地体会到炼字的精妙之处。在我们学习和欣赏古诗词的时候,要更加注重对字词的品味。每一个字词都是诗人精心挑选的结晶,它们蕴含着丰富的情感和深刻的意境。同时,同学们在自己的写作中也要学习王安石这种用心锤炼字词的精神,用最恰当的字词来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


四、“一字师” 的故事


唐朝末年,诗人郑谷回到了故乡江西宜春。当时,他的诗友齐己正居住在当地的寺庙里。齐己写了一首《早梅》:“万木冻欲折,孤根暖独回。前村深雪里,昨夜数枝开。风递幽香出,禽窥素艳来。明年如应律,先发望春台。” 齐己对自己的这首诗作颇为满意,于是就拿去给郑谷看。


郑谷看完这首诗后,对齐己说:“你这首诗写得很不错,但是‘昨夜数枝开’这句有些不妥。你想啊,既然是早梅,那就应该是最早开放的梅花,数枝同时开放就不能很好地体现出‘早’的意境了。如果把‘数枝’改为‘一枝’,那么整首诗的意境就更加突出了。” 齐己听了郑谷的分析,顿时恍然大悟,他觉得郑谷的建议非常有道理,当即拜郑谷为 “一字师”。


这个故事告诉同学们,在语文学习的过程中,我们要善于发现问题并且敢于提出自己的见解。有时候,一个小小的字词修改,就能让一篇作品从优秀变得更加完美。同时,这个故事也提醒同学们,学无止境,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知识盲区,即使是在一个小小的字词上,我们也可能从他人那里学到宝贵的东西


免责声明以上文章内容均来源于其他网络渠道,仅供欣赏,不代表本站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仅供学习和参考。如有涉及到您的权益,请来信告知(email:qsllxy@163.com),我们核实后会立刻删除。

相关期刊